首页 全部文章正文

苏美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一)-慧者公考

admin 全部文章 2018-10-13 382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一)-慧者公考


一、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对世界的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相传其弟子3000,贤者72人苏茉尔。《论语》(论,择也曹长清,选择摘录的意思),“四书”之一妮琪米娜,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被选入教材的有《论语二则》、《季氏将伐颛臾》、《荷蓧丈人》等。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李依晓妲己,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弟子众多,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着作总汇,虽然保留记录言行的语录体形式,但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入选教材的有《公输》等。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着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有八十一章瀛新园。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对后世儒学影响很大。《孟子》是“四书”之一,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雄辩,长于譬喻,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散文有很大影响。选入教材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潮州凤翔峡。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黄杏初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他愤世嫉俗干煸大头菜,鄙视富贵利禄,作品揭露了统治者“仁义”的虚伪。庄子及其后学所着《庄子》一书,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其文想像丰富,言辞瑰奇赵轩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他创作的许多寓言故事,如“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广为人所称引。选入教材的有《庖丁解牛》、《秋水》、《逍遥游》等。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沉鱼指谁,字灵均,战国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奠基人豆客网,与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并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后遭谗被逐,因不忍目睹国家沦亡,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自沉汩罗江。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涉江》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汩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虽然继承了孔子学说,但又能扬弃其消极部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六篇为荀子所着,末六篇或许为其门人弟子所记。选入教材的有《劝学》(节选)等。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着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快新吧,曾屡次进谏韩王,要求变革,均未被采纳。后得秦王嬴政赏识,入秦任客卿,不久由于李斯等嫉妒,遭谗下狱,被迫自杀好风长吟。《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其遗着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着作。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融入了国人的口语之中。选入教材的有《扁鹊见蔡桓公》、《五蠹》(节选)等。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人,生卒年不可考。所着《列子》一书已散佚,现存《列子》可能是晋人托名编写而成。书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文学价值颇高。如《纪昌学射》、《歧路亡羊》、《齐人攫金》等都很有教育意义韩艺博。选入教材的有《愚公移山》,该文所倡导的不怕困难、锐意前行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 ● ●
二、两汉时期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政治家、辞赋家。18岁即有才名,20余岁便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因遭权贵排斥,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贾谊才高寿短,死时年仅33岁,有《贾长沙集》和《贾子新书》传于世。他创作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传诵千古的文学名篇。他的政论文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的优秀传统,颇具纵横家的气派,其代表作品还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刘安】(阴起石?-前122)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之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编着《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少时博览群书,20岁时开始漫游全国各地,考察风俗,采集史料,后历经数十年艰苦工作,写出了我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名篇入选教材的有《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毛遂自荐》以及《报任安书》(节选)等。
【刘向】(约公元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着作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叶公好龙》、《赵将括母》曾被选入教材。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期思想家、文学理论家。青年时曾师事历史学家班彪。历30年而着成《论衡》一书,书中吸收了古代天文、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成果,尖锐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伪神学而其他陈腐的传统思想,并大胆反对把儒家经典变成教条李基弘,是我国古代一部哲学、科学和文学理论的巨着。《订鬼》曾被选入教材。
【班固】(32-92)字孟坚雷米盖拉德,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杰出史学家、文学家。着名学者班彪之子。初继父业续写《史记后传》,后在此基础上另立体系,历20余年写成《汉书》,其中的“表”和“天文志”是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补作。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一起并称为“前四史”派悦坊。其中的《苏武传》曾被选入教材。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为着名。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境内)人。东汉着名科学、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二京赋》铺写京都景象,《归田赋》表现归隐田园、不追随时俗的情怀,《四愁诗》与《同声歌》在古代五、七言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苏美。
【蔡琰】生卒年不详。字文姬,蔡旦之女。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末年着名女诗人。曾居南匈奴12年,后被曹操以金币赎归,其五言《悲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叙事诗之一彩虹表,相传《胡笳十八拍》也是她的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