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文章正文

莆田万达房地产中华英烈—廖乾五-廖氏宗族

admin 全部文章 2018-01-12 358
中华英烈—廖乾五-廖氏宗族

廖氏宗族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廖;请您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廖氏宗族” 再“关注”,即可加入廖氏大家族血瞳妖巫。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廖氏文化、传播廖氏正能量、共建繁荣廖氏!

微信:18907972648 廖
新闻丨人物丨交流丨寻亲丨族谱
致力打造成廖氏文化、信息共享的宗亲平台
↑↑↑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聆听
中华英烈——廖乾五
廖氏宗族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出生于大巴山深处的陕西省平利县龙门乡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 为了寻找救国道路,他在20岁的新婚之后离乡背井,外出寻觅报国之门。经历了风刀霜剑、颠沛困顿的15年,消沉、苦闷、思索、体察,终于在1922年、他37岁时加入了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并且下决心为她的宗旨奋斗终生。
瘳乾五入党后不久郑乐琪,即与项英、陈潭秋等领导了汉口江岸铁路工人的二七大罢工。
1924年5月16日黄昏,时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的廖乾五走出长江西岸的铁路工人棚户区,回设在汉口德润里23号的地委秘密机关。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虽然才38岁,但已蓄了胡须,面容苍老。当走到德润里巷口时,他停下来在小摊上买了一盒香烟,习惯地观察一下周围的动静。小摊的摊主已是熟人,一面递烟一边悄悄地说:“下午来了好多军警,还抓走了人,23号不知出了么子事哟!”廖乾五已从异常死寂的街巷发现了蹊跷,听摊主一说,急忙往外便走,不料已被一个留守紧盯的便衣警探发现,疾步跟了上来。廖乾五穿街过巷,健步如飞。那便衣警探亦步亦趋,紧追不舍,耳听得脚步声越逼越近。廖乾五跟看难以脱身,便闪身拐进一条小巷,隐蔽在一家门洞里,待那警探近前,他猛然跃出,飞起一脚,狠命踢去。廖乾五自幼学过武术,这一脚直把那警探踢得翻了个滚!乘此机会,他拔腿朝英租界飞奔,抢在一列火车之前,跨过铁路,跑进了英租界大门。那警探晚了一步,隔着飞驰的车轮只得恨恨而返。
侥幸脱险的廖乾五、项英等人都成为“通缉要犯”,在武汉难以立足,廖乾五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做军事工作。
1924年8月下旬,中共广东区委在周恩来主持下,征得孙中山的同意,在广州筹建一支名为“大本营航空局铁甲车队”的武装力量,选调中共党员廖乾五、徐成章、曹汝谦、赵自选和周士第(后在廖乾五介绍下入党)负责筹建工作。廖乾五任政治部主任(后任党代表)兼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中共党小组长,徐、曹、赵、周等同志分任队长或军事、政治教官。铁甲车队共有官兵150余名,配备四列武装铁甲车和苏联援助的先进武器,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经过将近半年的斗争考验,中共党员发展到20余人,这在当时全国仅有数百名党员的情况下,是一支十分可观的力量。铁甲车队从人员调配、军政训练到作战行动,均直接受命于中共广东区委,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掌握的一支正规革命武装。
当时的广东,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地主武装借助军阀残余势力,疯狂镇压农民,斗争十分残酷。廖乾五、徐成章受广东区委派遣,率部分官兵到斗争激烈的广宁县支援农民运动。经过70多天的斗智斗勇,消灭地主武装千余人,缴获大炮六门,长短枪1000余支,一举将全县地主武装荡平。廖乾五和彭湃力主将缴获的枪支弹药武装了农民自卫军。
5月中旬,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乘革命军东征、广州兵力空虚之际,发动叛乱。廖乾五、徐成章等率铁甲车队投入保卫革命政权的战斗那广子。他们扼守大沙头,阻击叛军,掩护大元帅府、广东省政府、苏联顾问团等向珠江南岸转移。6月12日,廖乾五、徐成章率领铁甲车队和飞机掩护队,与黄埔军校学生军一起,从猎德强渡珠江,攻敌侧背,收复了石牌车站和沙河,占领了制高点观音山,配合主力部队收复了广州。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廖乾五等率铁甲车队驻防深圳抄底吧吧,封锁香港。为了援救被粤军残部绑架的十几名工人纠察队员,11月4日凌晨,铁甲车队在沙鱼涌海边与敌人发生激战刘真君。当时,廖乾五、周士第手下仅有50名官兵和40多个没有武器的工人纠察队员,而敌人一方有1000多粤军和武装民团,并有一架英国军队的飞机、一艘军舰、两只炮艇助战。铁甲车队凭借有利地形,血战5小时,给三面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红潮风暴,自己也弹尽粮绝。廖乾五等带领部队用刺刀、手榴弹向西海滩突围莆田万达房地产仙界走私大鳄,请农民散布“黄埔军校学生军从淡水打来了”的假情报,吓退了沿路追杀、堵截的敌军和民团,得以脱离险境。
最早突围回到深圳的同志没见廖乾五回来,误以为他牺牲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立即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报告并在《工人之路特号》登出了“廖党代表乾五等殉难”的消息。直到次日晚上见廖乾五归来,才转悲为喜。
沙鱼涌一战,铁甲车队以伤亡3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击毙敌军200多名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武装斗争史上李本涛,写下了光荣的一页。1925年11月中旬,铁甲车队完成了历史使命,以它为基础,组建了叶挺独立团,廖乾五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上校政治部主任。他和代师长张发奎率全师参加南征,打垮了盘踞雷州半岛、海南岛的广东南路军阀邓本殷,为统一广东省、巩固革命政权做出了贡献。
1926年6月15日,第十二师在副军长陈可钰、师长张发奎、师政治部主任廖乾五统率下出师北伐。7月,与先遣部队叶挺独立团会合,在第一、六、七、八军协同下,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接连攻占直系军阀重兵把守的醴陵、浏阳、平江,歼敌万余名,出湘入鄂,攻占通城。在通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谢羽亿,廖乾五根据自己对湖北民情、地理环境的熟悉,提出急袭中伙铺火车站,切断粤汉铁路,断敌退路的战斗方案,并提议由叶挺独立团担当此任。叶挺欣然受命,率部连夜奔袭70公里,歼敌一个团,占领中伙铺,造成了“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从8月26日凌晨起,北伐军向武汉的南大门汀泗桥发起攻击。汀泗桥三面临水,一面高山,易守难攻,素称“天险”。张发奎、廖乾五指挥第十二师在友军配合下,多次发起猛攻,曾两次占领汀泗桥,又两次被敌军拼死夺回。战斗呈拉锯状态,铁道桥下浮尸成堆,水色血红。8月29日夜间,正当陈可钰、张发奎、廖乾五在烛下苦思谋划之际,叶挺进来报告,说他从当地山民中打听到东边高山中有一条险僻的小路可通敌军背后。陈、张、廖听后极其兴奋,当即批准了叶挺自告奋勇带队偷袭的请求。
当天深夜,在山民的引导下,叶挺率独立团战士们攀绝壁、越深涧,从人迹罕至的小路摸到敌阵地侧后的古塘角m就是凶手。突然向睡梦中的敌军发起攻击,与此同时,主力部队也从正面发动猛攻。守敌猝不及防吴逸文,腹背受敌,遂全线崩溃,汀泗桥被北伐军完全占领。是役敌军被歼3400余人。
北伐军乘胜攻取咸宁城,威逼武汉的最后一道关口贺胜桥。
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倾其主力两个师和败逃的残兵共两万余人,调集大炮60门、机枪100余挺及铁甲列车,亲自指挥,妄图固守。张发奎、廖乾五率十二师和独立团,在十师和第七军配合下,连续发起猛攻,攻破吴军两道防线,杀至桥头。吴佩孚命大刀队督战,砍死四名后退的旅、团长也阻止不住如山倒的败兵,铁甲列车也被廖乾五命士兵用稻草壅塞铁道变成死物。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仓皇爬上火车逃回武汉,贺胜桥遂被十二师占领。北伐军乘胜追击,兵临武昌城下洋桃根。
从9月3日起,北伐军多次攻城,由于城防坚固加之友军协同不力,虽予敌以重创,但第四军尤其独立团也付出极大代价。时任第四军政治部代主任的廖乾五和叶挺亲自在弹如飞蝗的前沿指挥,几经危险,又化险为夷。在久围和猛攻之下,武昌守敌支持不住。10月20日早晨,独立团首先攻破城池,大军潮水般涌入,敌守城司令刘玉春被十二师三十五团抓获。廖乾五立即向广州革命政府发电报捷。
10月中旬,廖乾五升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并兼管第十一军及贺龙独立师前线政治部的工作。
廖乾五担任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后,大刀阔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北伐途中,他领导“士兵教育委员会”编辑了三册《士兵读本》,利用战斗间隙每天给士兵教会20个字,每天给士兵上政治课、读报、教唱革命歌曲,组织雄辩会、演说会、政治研究会等;对军、师、团三级政治部规定了联席会议制度。行军途中,他带领政工干部写标语、撒传单、送画报,让政工人员打着写有标语口号的门旗,行军走在部队的最前边,使民众远远看到就知是革命军,“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部队每到一地,廖乾五便带政工干部深入民间访贫问苦,了解民情、社情,召开军民联欢会、讲演会,宣传革命军的任务和宗旨,协助建立地方政权和工、农、学、妇女等群众组织以巩固革命成果。廖乾五严禁部队拉夫、征粮、筹饷,不许强占民房宿营,不许拆农民门板搭铺。要求士兵帮民众种田、挑水、扫地,禁止军官打牌、酗酒、进妓院。部队开拔前,他要检查军纪执行情况并征询民众意见。在他的影响教育下,十二师官兵雨天也不进民居住宿,群众设茶水摊劳军,士兵喝水也“必投一枚铜元方去”。革命军对老百姓的爱护,激发了人民的拥军热情。许多百姓为军队带路、送信、送水送饭、救护运送伤员甚至直接参战,形成了军为民、民拥军、共同战斗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热情。苏联军事顾问戈列夫在报告中写道:“作战方面最可靠的那些军,恰恰是政治工作特别强的那些军。在国民革命军中最强的是第十二师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共产党员,他是陕西人。”周恩来也表扬说:“这许多政治部,以第四军政治部成绩最好!”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廖乾五义愤填膺,多次领衔联名声讨,吁请出兵讨伐并“誓为先锋”。得知党中央准备武装起义的信息,他谢绝了周恩来因他年纪较大、身体不好,留在后方的照顾,7月22日和恽代英一起从武汉赶赴九江。
此时,汪精卫通知叶挺、贺龙上庐山参加军事会议,妄图逮捕叶、贺并将其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和第二十军吃掉。为了商讨对策,叶挺、贺龙、廖乾五和时任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二方面军秘书长高语罕(除贺龙外均为中共党员)以游湖为名,7月24日在九江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秘密开会。他们分析了敌我态势,做出了“叶挺、贺龙不上庐山”、“立即将部队开往南昌准备暴动”的决定。正如萧克将军所说:“廖乾五是南昌起义诸多筹划者之一。”
廖乾五带着护兵赶到南昌时,已是7月31日夜半时分,起义迫在眉睫。他跳下火车直奔第二十四师指挥部,协同叶挺指挥部队行动。盼望已久的时刻到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成功后,中共前敌委员会任命廖乾五为宣传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党代表(后兼政治部主任)。他无比振奋地说:“嘿,一个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组织起来了!”9月初,他和时任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师师长的周逸群一起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江左三大家。
南昌起义部队向广东进军途中,廖乾五一边协助贺龙指挥作战,一边致力宣传工作。他和宣传队一路贴标语,领着官兵高唱《国际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和他填词的《国民革命歌》,激励斗志药手回春,鼓舞士气。他和林伯渠、徐特立、郭沫若、谭平山、方维夏等8位年纪较大的同志欧若拉简谱,每天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步行几十里,虽三伏炎夏,乐而不疲,被同志们誉为“八仙”。
9月底至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敌军重兵围攻,终于失败。保留下来的武装,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坚持战斗,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赣粤边区打游击(后开赴井冈山)。廖乾五受中共中央指令,与贺龙、刘伯承、林伯渠、吴玉章等人离队,同船由海路前往香港铁路冲浪,转道上海由中央另行分配工作。1927年10月,廖乾五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任直属党小组组长。不久,又到周恩来任书记的中央军事部工作。由于他在北伐战争中威名远扬,军界、政界认识他的人很多,为了安全,周恩来限制他外出活动,让他处理军事部内部事务。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党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到敌人力量集中的大城市搞武装暴动,廖乾五也被派往湖南长沙搞地下党活动和策划敌军内部起义的工作。由于湖南敌军统治严密,白色恐怖严重,廖乾五到任不久,毒奶色即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清乡”司令何键逮捕,作为“要犯”羁押入狱。
参加过北伐的何键,素知廖乾五的威名,觉得如果能把像廖乾五这样有才干、有威望的人“争取”过来十年锦灰,无疑是“一大功劳”。但任凭他利诱威逼、软硬兼施,廖乾五只是横眉冷对、鄙夷不屑,绝口不谈党的任何机密。何键无计可施,又不甘心“放虎归山”,于1930年9月3日夜间,将廖乾五解至长沙郊区秘密杀害。廖乾五就义时44岁。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60多年过去了,一代名将廖乾五的遗骨至今未能找到。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功绩、他的英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鲜红的一笔,世世代代,流芳人间贵德梨花节。

▍内容来源:中华英烈网
▍综合编辑:廖氏宗族
合作、投稿、寻亲、加廖氏微信群
18907972648
弘扬廖氏文化、传播廖氏正能量!
我姓廖 我骄傲!
廖氏家族昌盛、辉煌!
精选推荐
廖氏霸气!姓廖的一定要看的3个视频,一定要传下去!
廖家人必看,顶起!,这是一份让廖家人骄傲的廖氏简历!
廖氏荣耀!江西电视台航拍“宁都廖氏”专题片震撼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