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文章正文

莫露露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猛成啥样?-爆笑贫道

admin 全部文章 2018-05-14 290
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猛成啥样?-爆笑贫道


01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上片为:
千古江山莫露露,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所说的寄奴,说的是中国古代一个从草根到皇帝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一位皇帝,宋武帝刘裕。
刘裕,小名寄奴,东晋时期(公元363年),出生于京口(镇江)。
他的先祖原本是彭城 (徐州)人,据说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代。

西晋后期,南匈奴贵族刘渊乘着西晋皇室八王之乱的内讧,在山西并州自立为汉王,建立汉国。
随后不断南侵,屡屡打败晋军,势力日益强大。
到了西晋永嘉年间,匈奴汉国向西晋发动大举进攻,在河南鹿邑歼灭了十万晋军。
随后又攻陷京师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屠杀太子等皇室成员,以及官员军民三万余人。
并大肆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南迁,在建康(南京)建立了东晋蜗客网。
这时期,中原文明向中国南方地区大规模转移,也就是所谓衣冠南渡。

随着中原地区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大批南下水月传奇,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国都建康的周围设立了一些侨州和侨郡。
比如,在广陵(扬州)置南兖州,在京口置南徐州。
刘裕的家族就是在这个时期从北方迁到了长江南岸的京口。
刘裕虽说出身于帝王之后,官宦世家,但到了他的父辈家境早已衰败,成为贫苦百姓。
幼年刘裕已经沦落到靠砍柴、种地和卖草鞋为生。
02
不过,少年刘裕就胸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恢复祖上荣耀。
带着如此雄心壮志,他年轻时在家乡从军。
身材魁梧,相貌奇伟的刘裕成为东晋北府军中一名下级军官。
说起这个北府军,在历史上那可是声名赫赫。
中国古代,大多分裂割据的时期总是北方强而南方弱,南方政权往往受北边欺负。
可是也有例外,东晋谢安指挥淝水之战就将北方过来侵犯的前秦苻坚打得落花流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那支威风八面的东晋军队就是北府军。
北府军,又叫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
东晋建立60年后,前秦统一了中国北方,雄心勃勃的苻坚自恃强盛,屡屡向东南侵犯,对东晋发动进攻。
孝武帝深感东晋王朝受到来自北方强敌的军事压力,下诏征求良将防御北方的威胁。

此时东山再起的谢安,已经是执掌朝政的重臣。
他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负责江北的军事。
当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战乱而来的北方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了大批体格强健,勇敢彪悍的人士,组织起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
两年后,兖州治所也改迁到京口,当时京口为江南重镇,同是徐州和兖州等侨州侨郡的治所,又被直接称为北府杜立巴石碟,所以这支军队得名为北府军。
03
刘裕开始担任北府军将领孙无终手下的司马,也就是负责管理战马的军官。
他在北府军中的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是在平息孙恩之乱的战争中。
孙恩家族世代信奉道教,其叔父孙泰是“五斗米道”教主。
隆安二年(398年),大臣王恭叛乱,孙泰以为东晋快要灭亡,于是煽动百姓,在江浙一带广招信众。
被人举报后,孙泰被会稽王司马道子处死了。
孙恩逃到浙江沿海岛屿,召集到一百多手下,等待机会复仇。
第二年,孙恩看准当时人心不稳,开始造反了。

孙恩率领部下登陆进攻上虞,杀了县令。
接着就乘胜进攻绍兴,又杀了会稽太守、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一时间东南各郡县的官兵闻风而逃,东南八郡纷纷举兵响应,孙恩的部众猛增到了数十万人。
孙恩自称征东将军,大肆杀戮抢掠,弄得东晋朝野震惊。
朝廷连忙派徐州刺史谢琰和兖州刺史刘牢之前往镇压。
在孙无终推荐下,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谢琰与刘牢之两支军队齐头并进,很快就打到了钱塘江。
孙恩开始以为自己能一举拿下建康,这下看到不是北府军的对手,乘着刘牢之率军渡过钱塘江时西门町老人,带着二十万部众往东又逃到海岛上,他的余部都被消灭了佛拉斯。
朝廷担心孙恩卷土重来,于是将谢琰留在会稽驻防。
孙恩果然不死心,过了一年,再次打到了会稽城下。
谢琰轻敌出战失败,反被部下张猛叛变杀害。
直到刘牢之率北府军征讨,逼得孙恩再次撤回海岛。

后来,孙恩登陆进攻宁波,被刘牢之打败,转而攻打北面的海盐。
刘裕此时来到海盐筑城驻防,见孙恩军白天来攻城,而城内兵力空虚,刘裕于是组成数百人的敢死队,脱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擂鼓呐喊冲出城去。
对方受到震慑,吓得丢盔卸甲,主帅也被杀了。
孙恩曾经率领十多万大军,上千艘楼船沿着海道到丹徒登陆,也被从海盐赶过来的刘裕打得逃回船上。
后来刘裕多次率兵讨伐,屡屡大破孙恩。
在刘裕的紧追不舍之下,孙恩手下损失数以万计,只好再次退守海岛。
第二年,孙恩在攻打临海失败后,带着数百名他的妓妾和信众投海自杀,孙恩之乱至此结束。
这个孙恩,以海岛为根据地不断作乱,被看作是东南沿海海盗的始祖。
有趣的是,他的名字后来成了海盗的代名词。

孙恩死后,他的妹夫卢循成为残余势力的首领。
卢循在永嘉被刘裕击败后南逃,占据了广州,称霸一方。
还趁着刘裕北伐南燕时,沿赣江北上攻取了九江,再沿长江而下进攻建康。
刘裕随后回师在石头城下击败卢循,沿江追击到九江,在鄱阳湖口歼灭了卢循主力。
接着派兵南下攻下广州,端了卢循老窝。
卢循走投无路,向西南流窜,最后在交州溃败,投海自杀。
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平定孙恩之乱中,刘裕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而且富有谋略,指挥得当,往往以少胜多。
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从不骚扰百姓。
04
东晋王朝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403年又发生了将领桓玄叛变篡晋的事件。
桓玄是大司马桓温之子,因为嫌官小位卑,弃官回到桓氏发迹之地荆州。
桓家在那里势力很大,不久便夺取了荆州和江陵。
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后,不断要挟朝廷,最后篡夺帝位自立,改国号为楚。
桓玄对于自己的部下刘裕,既忌惮又想利用他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对他采取拉拢怀柔的政策,试图打消刘裕的不满。
刘裕又岂能甘心委身在这种奸佞手下,他暗中联络北府军将领刘毅、何无忌等人,加紧准备起兵。

次年二月,刘裕与何无忌首先在京口动手,杀了桓玄的堂兄、徐州刺史桓修。
接着刘毅等人又在江北动手,攻打广陵,杀了青州刺史桓弘。
随后刘裕率兵1700余人直扑建康,在城东北数十里,遇到了桓玄派来阻击的猛将吴甫之和皇甫敷。
刘裕身先士卒,马子跃挥舞长刀冲上前去,瞬间便将吴甫之宰了。
前进到罗落桥时,又与皇甫敷的数千人马相遇,刘裕的先锋檀凭之战败被杀。
刘裕率部奋战,却因寡不敌众,被重重包围杜国楹,刘裕背靠一棵大树,拼死抵抗。
幸好后续部队赶到,一箭射中皇甫敷额头。
刘裕冲上前去,皇甫敷相求说:上天保佑你定成大事,望照顾我的子孙。
刘裕一刀砍死皇甫敷,后来信守承诺,对他的子孙厚加抚恤。
05
桓玄听说派出的两员大将都被刘裕杀了,惊恐万分。
扬州刺史桓谦主张迎击刘裕,桓玄天真地认为:不如在覆舟山(现南京城内的九华山)屯集大军等待。
刘裕的军队走了上百里锐气已挫,忽然看见大军出现,必然吃惊害怕。
我军坚守不出,他们求战不成自然就会离开。
于是,桓玄派桓谦与游击将军何澹之在覆舟山东北,后将军卞范之在覆舟山以西,共屯兵约二万人。
刘裕命令部队饱食一顿后,丢弃余粮,轻装前进到覆舟山以东。
他派老弱兵员上山,竖起旗帜作为疑兵,迷惑桓玄余浩然。
桓玄急忙调遣精兵前去支援。
这些士兵多为北府人,原本就害怕刘裕,所以并没有斗志。

刘裕兵分数队突击,他冲杀在前,将士们无不卖力死战,以一当百。
攻上山时,恰逢刮东北大风。
刘裕借风纵火烧向桓玄的屯兵,一时间烟火冲天,鼓噪之声城内都为之震动,桓谦和卞范之的部队顿时溃败。
在楚军屡次战败后uv镜的作用,桓玄无奈退出建康,带着桓氏子侄乘船沿江往西逃去。
刘裕率军进入建康后,派遣诸将沿江追击桓玄。
桓玄挟持晋安帝一路逃到九江,留下数千人马防守倪传婧,自己继续西奔至湖北江陵。
刘裕追兵赶到九江,集中兵力击敌之弱秦基伟简历,一举攻克桓玄重兵把守的湓口卖油翁原文,占领了九江。
桓玄自然是不甘心失败,他在老巢荆州聚集了2万余兵力,沿江东下,想劝降刘裕。
刘裕军不足万人从九江西上,与桓玄在黄冈西北的峥嵘洲遭遇,又以火攻将桓玄主力打得溃不成军,连夜烧掉辎重逃跑。
桓玄在逃入四川的途中也被部下诱杀身亡。

后来,刘裕又溯江而上,平息了桓氏其他人的继续反叛作乱。
06
晋安帝复位后,刘裕执掌东晋朝政。
他先后扫除了西蜀、卢循等南方割据势力,消灭了北方的南燕、后秦等国,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和关中等地,光复洛阳和长安两个都城。
所向披靡,“气吞万里如虎”。

公元420年,刘裕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人奶交易,自己当了皇帝。
建国号为宋,史称刘宋。
自此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
刘宋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国土,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
草根出身的刘裕执政期间,关心百姓疾苦,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均有贡献。
昔日的草根寄奴,终成“南朝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