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文章正文

蒙牛牛奶代理中国历代名家画的文姬归汉图-最美国画

admin 全部文章 2015-06-26 391
中国历代名家画的文姬归汉图-最美国画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一作明姬,昭姬),东汉陈留国(今河南粑县)人。李允熹 东汉文学家蔡邕(伯喈)之女。博学而有辩才。熟谙音律。16岁嫁给河东卫仲道,婚后不久,夫亡无子,回娘家居住。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被董卓的部将所虏,在南匈奴居住了12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当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生了2个儿子。曹操与蔡邕友善且情意相投阿布·哈姆扎,惜文姬的才华,故造使以金壁赎回,接到中原。 文姬于公元208年4月4日(汉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重返家园,后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奉命补蔡邕的散佚典籍,忆写400多篇,文无遗漏。有五言及骚体《悲愤诗》各一首传世,倾吐乱离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情,哀怨激愤,是东汉末年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传琴曲歌辞《胡茄十八拍》是她的杰作。

清 李瑶 文姬归汉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陈老莲 文姬归汉图 拍品
钤印:陈洪绶印鉴藏印:周仓谷珍、雁荡周氏昌谷、周仓谷、美麟珍藏、陈美麟印、蒋伟鉴赏款识:洪绶边跋:1、谢稚柳边跋:陈老莲文姬归汉图真笔,谢稚柳鉴题。钤印:谢稚柳、丙子(1996年)八十七。 2、程十发边跋:此陈洪绶中年所作文姬归汉图,画笔极精,原为故友画家周昌谷所藏,读此画如见故师故友,不胜感叹。庚辰(2000年)金秋,云间程十发题。钤印:十发、程印。

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工笔设色 147.4×10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文姬的故事中既有民族大统一的含义,又带有浓郁的人情、人性内蕴,这一切在“归汉”时表现得最为充分,也就成了历代诗人、画家都十分衷爱的题材之一。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是其中的优秀作品,画面构图为线形螺旋方式七雄q传,整齐之中又有跌宕的变化。右上角是一群匈奴官吏,他们是文姬在胡时的看守也是保护者,再往下,中间偏左的是主人公文姬与匈奴左贤王分别情景,文姬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左贤王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而文姬的两个孩子拽住她不愿母亲别离的场景尤为感人。再到右下方,是来迎接文姬的汉朝使者宝应招聘网,一个个仿佛都陷在沉思中贝倩妮。

宋 佚名 文姬归汉图
24.4×22.2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汉末蔡文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众多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素材莞莞类卿,而且多带悲伤的情调。此图却不大相同,文姬与丈夫左贤王各骑一马,怀中各抱一个孩子,正在行进之中。文姬面容饱满,神情安详,左贤王则回首顾盼,面露微笑。夫妻之情溢于言表。两匹马慢跑前行的动态,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欢乐、愉快的气氛。线描细柔,设色清丽,形象刻画真切感人,是南宋人物画中的优秀之作,此图为原《文姬归汉图》册页中仅存的一页。

金 张瑀 文姬归汉图
绢本设色 29×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胡笳十八拍图

第一拍

第二拍

第三拍

第四拍

第五拍

第六拍

第七拍

第八拍

第九拍

第十拍

第十一拍

第十二拍

第十三拍

第十四拍

第十五拍

第十六拍

第十七拍

第十八拍

范曾 文姬归汉
郭沫若题 国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郭沫若为范曾《文姬归汉图》题诗手迹
汉家失统驭,四海繁兵马比格云。
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
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
相随十二年,相爱无虞诈。
马洼淳且芳,其味如甘蔗。
悲壮胡茄声,肯从琵琶亚?
本拟踵明妃,青冢留佳话。
曹公遣使至,要我回车驾。
纂修续汉书,继承先文雅。
愧无班姬才,倍觉责大嘏。
圣人作春秋,辞难赞游夏。
垂世千百年潜江资讯网,褒贬乱贼怕。
我愿学齐史,笔削不肯假。
生死皆以之,蒙牛牛奶代理用报知音者。
感君识此心,慷慨无牵挂。
盛装送我归,转教难割舍。
儿女向我啼,羌笛声喑哑恋爱方程式。
踌躇复踌躇,顿觉天地窄。
君是好男子,笑我欠潇洒。
胡汉本一家,千秋眼一眨。
何为临歧路,泪眼如杯斝。
史成卿再回,儿大来相迓。
莫用再踌躇,珍重香罗帕。
感君慷慨意,纵身随大化。
一九六二年七月八日武德训,江左小范作《文姬归汉图》索题吉增佩玛,因成此诗。
最美国画
国画前沿动态、国画艺术分享!
微信号:zuimeiguohua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