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凉都”征文摘选 美文丨“康养胜地-微凉都
今天
我们来进行
“康养胜地 中国凉都”主题征文
第三波作品分享!
钟山二题 王 华
极顶峰高接九霄,五岳独尊固堪豪。此山如与黔山比,只及乌蒙一半腰。
上滑看全文
钟山的山
钟山区是一座以山命名的城市,属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开门即可见山。这里比较著名的山就有钟山、凤凰山、梅花山、笔架山和韭菜坪等。
钟山之名缘于上、下钟山。上钟山位于城西端的黄土坡体育馆旁,“盘踞平岗,横空独秀”,呈圆形,顶稍尖,满盖绿树和灌丛。下钟山位于城东端的场坝,“巍峨特立,形如覆钟”,山势巍峨,又似古代武士头盔,故又称“将军山”,满山穿绿,绿树丛簇。东、西对峙着的下钟山和上钟山惊人的相似,曾为“荷城八景”之一,多少年来历尽沧桑,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
据《水城县志稿》载:“在城西南5里许,蹲踞平冈,有俯瞰之势,脊尾如披羽,与麒麟对峙,下有小阜如群鸟”。凤凰山同上、下钟山及新、老城呈等边三角形顶端,坐南朝北,左以狮子伴舞,右以天马同行,前有群峰万拥,后有飞龙紧随,素有“百鸟朝凤”之美称。凤凰落处,祥瑞伴之。如今的凤凰山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新区,是钟山区和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变。如今的“凤凰”,正振翅高歌,引得百鸟来朝。
地跨钟山区和邻市的威宁县的梅花山,海拔最高处2800多米,全长16公里的省道102线梅花山路段,是贵州省公路海拔最高路段。这里峰多沟深,山大路险弯多,气象条件独特,以及低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逐渐被发掘出来,已建成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和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等旅游景点。正如凉都著名作家金永福在《清平乐·梅花山》一词中写道:“凉都神话,山作丹青挂。大美钟山心血画。车揽万峰飞跨;湖光楼影徘徊,梅香雪舞相追。消夏旅游胜地,养生悟道忘归。”
如今,广大游客可以到梅花山体验雪上飞舞、云中漫步的奇特景观。
在城东端水城钢铁集团公司附近兀起一座高山,项部三座山峰相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山。站在山顶,可一览水城坝子之山水及整个城区壮景,看远近千山环抱,观远岭依稀。如今已建成笔架山公园,一座座亭、台、楼、阁掩荫其间,构筑精巧别致,雕梁画栋,于碧绿中放彩生辉,还有数条石级游道穿园蜿蜓上山,达笔架诸峰。
凉都著名诗人王如柏在《韭菜坪赞》一诗中写道:“极顶峰高接九霄,五岳独尊固堪豪。此山如与黔山比,只及乌蒙一半腰。”位于钟山区与邻市的赫章县交界处的韭菜坪因主峰半山腰生长着成片成片的野生韭菜而得名。其主峰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峰冷梦梅,素有“贵州屋脊”和“乌蒙之巅”之称。登上山顶,放眼四周,乌蒙磅礴之气势尽收眼底,因而又有“不到韭菜坪,枉看贵州山”之说。如今的韭菜坪已成为六盘水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景区,自然景观以高原风光为依托,以神奇秀美的石林奇景、韭菜花海、云山雾海等为特色;人文景观以独特的彝族文化、歌舞傩戏、民居民俗等为主。
这里的山中到处是宝,有野生药用植物300多种,名贵药用植物有天麻、黄连、杜仲、石斛、菌灵芝等,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则伞木、杜仲等,庞凤仪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连、天麻、扇蕨、清香木等。连绵的群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有煤、铁、铅、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20多种,其中铅锌矿工业储量45万吨,铁矿石工业储量2000万吨,煤炭工业储量134亿吨,是“江南煤海”凉都六盘水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磅礴的乌蒙大山中生活着蛙、蛇、鹰、野兔、鹞、燕、麻雀、乌鸦、喜鹊、画眉、杜鹃(布谷)、八哥、黄鹂、竹鸡、秧鸡、鹧鸪、雉鸡(野鸡)、锦鸡、斑鸠、啄木鸟、小云雀、山雀等上百种飞禽走兽,还生活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灵猫、小鲵(娃娃鱼)、角蛙等。它们与这里的山水相依为命,与这里的草木和谐生长,为这里的群山增姿添彩,呈现出一幅木茂草盛、鸟语花香、百兽和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钟山的水
钟山除了有名山,还有好水。许多景区和地名都与水有关,凤池、龙池、瑶池、明湖、德湖、天湖、水城河、以勒河、阿勒河、三岔河、大河镇、大湾镇……
水城古镇旁边的凤池,地处城市中心区,流水蜿蜒,草木苍翠,被誉为“乌蒙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龙池坐落于远离城市喧嚣的城市新区,碧波荡漾,绿树环绕,趣味盎然;瑶池属乌江水系,地处中心城区,从西北至东南方呈狭长状,蓝天白云、绿树青山、波光粼粼,每年都会飞来钳嘴鹳、红嘴南雀等三十多种候鸟群,许多已成“留鸟”;城西师范学院旁明镜一样的明湖,湖面的彩色飘带桥,与碧草绿树红花映衬出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群山环抱的德湖,翠绿同碧蓝相伴,湖光与山色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城郊的天湖,湖水清澈,绿树成荫,飞鸟起舞,也是游玩之胜地。三池三湖(凤池、龙池、瑶池、明湖、德湖、天湖)总库容973万立方米,总水域面积达2293.5亩,助力我们的城市转型为“生态凉都”。
著名的河有水城河、以勒河、三岔河。水城河被称为六盘水的母亲河,是乌江主源三岔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流经市中心城区,由窑上支流、德坞支流、一线天支流、水城河干流组成,总长31公里,流经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以勒河系乌江之上游,源于邻市的威宁县,经盐仓、香炉而下,过二塘镇,绕旧水城之厅西北,过威宁猴场镇境内斩龙桥下后,潜入水城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硝灰洞遗址”下的岩溶洞,穿“李期坝子”(今汪家寨镇艺奇村),环山顺势而下。三岔河为乌江上游主流,干流发源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花鱼洞,从钟山区大湾镇岔河入六盘水市境,先后流经钟山区、水城县、六枝特区,由龙场出境,市境河道长134公里。此外,钟山区双洞村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养生谷,还建设了自己的水厂,生产的“双洞山泉”被定为六盘水市对外大型活动和会议的指定饮用水。该井水属于天然熔岩活泉水,水质清澈透明,口感甘甜,回味悠长,年出水量达610 万立方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山因水好而物丰,葡萄、蓝莓、树莓、桑椹、冬早桃、无花果等名优特产走俏市场,郁金香、百合、芍药、绣球、虞美人、西洋滨菊花等花卉竞相绽放,四季花香不断。这里水秀而人美,姑娘们一个个长得水灵灵的,小伙子们都敦厚温和、谦逊有礼。钟山因水清而风景如画,让无数游人留恋忘返,尽享“江南水乡”之秀美。三岔河河畔的水城发电厂曾为三线建设以及西南电力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后新建的野马寨发电厂为西电东送重要电力。如今,以勒河边的大河现代都市农业园区更是形成了万亩精品蔬菜基地、万亩特色经果、万亩特色花卉、万亩中药材的生态产业观光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钟山人知水、用水、爱水,他们不断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他们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使钟山的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丹霞禅意 冯定英
丹霞山高耸入云,孤峰独秀,擎天柱般傲然于天地间,俯视众生。上滑看全文
丹霞山高耸入云,孤峰独秀,擎天柱般傲然于天地间,俯视众生,仰视它的挺拔雄姿突然有种畏缩不前的感觉,我甚至害怕自己爬不上去。天气阴冷,下着毛毛雨,心里凉飕飕的,头也有点隐隐作痛。
在文友们的催促下,我和他们开始登山,途中遇见一群人从山上下来,他们身着单衣精神抖擞,再看看我头包着围巾,全身穿得棉滚滚的,像一头笨头笨脑的熊战红尘,而自己身上背一大背包,俨然抵御寒冬的全副武装,不禁有些羞愧。大约爬了300多级石台阶就到了演香亭和城隍庙,我们像模像样地双手合十微闭双眼祷告一番,感触一番,然后跟上文友的脚步,沿着依山崖而建的石阶,感觉是在云中漫步。走着走着,一道石拱门出现眼前,石门上刻着“头上去天真不远,眼前得地自然宽”横批“第一山 ” 的楹联 ,往下看,那真有如临深渊之感,远山缩小后退,山下的房子变得小了,像一个个积木。仿佛真的“离天只有三尺三”了。
丹霞山上护国寺,进入寺庙大门就是斋堂,过了斋堂,便是弥勒殿,弥勒殿里供奉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弥勒殿后面是开间比较大的大雄宝殿和观音殿,里面供奉有释迦牟尼和观音,有香客在敬佛,阵阵木鱼声和念经声传来,浮躁的心听不懂他们在念诵什么,就像我不知自己要祷告什么一样。
弥勒佛依然是那样笑容可掬,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大天王却是那样威严,怒目圆睁,而我想自己是不是就是那可笑之人呢,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不是说四大天王是玉帝派往人间缉拿作恶之人的天神吗?可人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伤天害理之事?还有那神通广大的如来佛,不是说孙悟空都难逃如来佛的手掌心吗?怎么还有些恶人能逃之夭夭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来到了寺庙的后院,书画家协会、诗词协会的老师们已经在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很是热闹。山上修行的师傅被他们画得惟妙惟肖,那盛开的秋菊也画得栩栩如生。花香、书香、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只恨自己才疏学浅,吟诵不出半句,就一位老师写了一副 “天道酬勤” 的字画勉励自己。
登上七层观日楼,风在耳边呼啸,风中传来阵阵铜铃声,似乎在传递着什么慈悲的信息。四处眺望,峰峦叠嶂,白云缭绕,似乎伸手就可以够到天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顿觉心旷神怡。2016年的九九重阳节,在这天地间,在这云雾缭绕的仙境,只愿岁月静好,好人常在!我叩拜天地,祈求上苍,祝福我的父母家人朋友体健安康,祝愿世间和平,人间美好,上天似乎听到了我内心的祈愿,咚咚的暮鼓声易兰网,叮叮当当的铜铃声,诵经声,鸟语声交织成祥和、美好的交响乐在空中回荡……
傍晚时分,寺庙更安静了,我们在斋房吃斋饭,满桌都是蔬菜、豆腐之类的素食,色香味俱全,看得出是特意为我们安排的,他们平时吃得要简单许多,同行的思思,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生,忙前忙后的为大家端菜添饭。记得我第一次在丹霞山吃素饭是二十几年前的“农历三月三玩丹山”, 三月三是丹霞山最热闹的日子,方圆几十公里的民众和香客,乃至外省的都来敬佛、游玩,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的人群。还记得吃斋饭时有一道素炒玉米,那时我只看到满山的热闹和喧嚣。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坎坷、磨难。我忽然自嘲起来,当时怎么没得到佛祖的半点启示呢?难道这就是命运。
晚上我们和丹霞山护国寺的主持传普大师交谈,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法师,唐宗舜主席和法师并排而坐,突然发现他们长得很像,圆圆的脸庞,慈眉善目,丁恩东老师的肖像素描证实了我的观察。相由心生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听丹霞山的居士们说,传普大师待人非常和善,无论年老年少健康体弱他都一样慈爱,还经常带上他们四处云游。
天黑下来,山下星星点点的灯光,遥远而朦胧,隔开了我和尘世的距离,晚钟响彻云霄,格外安详。我却遐想纷纷,因为在那凡尘里还有多少爱恨离愁、疾病苦痛,浓雾缭绕,我无法看清。我的头又痛了起来,在烦恼苦痛面前似乎习惯了沉默,但身体却不能保持隐忍,总是以各种毛病来刺激我的思想,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下早已潮流暗涌,波涛汹涌,吃了几颗药片简单洗漱到一个房间就寝,四张床上铺盖被褥简单洁净,满头白发七十六岁的唐娘娘(居士)热情地招呼我休息,我对面床一个全身穿黑衣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在整理衣物,红色的拉杆箱尤其显眼,我不禁有些好奇,走上前去打招呼“你好,你从哪里来,你老家是哪里的,你是来游玩的吗?”面对我的提问,她面无表情,只是朝我双手合十低头行礼。我回头在一边悄悄问唐娘娘,她说也不清楚,黑衣女子从不和她们交谈,只是每天都和他们一起做早晚课。
我很好奇,央求唐娘娘明天早上做早课的时候叫醒我,我想去和她做早课。不知是药片的作用还是神灵的庇佑,被头痛折磨了一个多星期没有好好睡觉的我,竟然安静地睡着了。六点的手机闹铃声把我“叫”醒,唐娘娘和那个黑衣女子以及两位文友的床铺已空空无人。在黑衣女子的床头我看见了几只塑料注射器,我更加疑惑了。
门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大雄宝殿灯火通明,诵经声、木鱼声、晨钟声、滴滴哒哒的秋雨声此起彼伏,环绕在丹霞山的上空,作揖、磕头、祷告、跪拜,红烛闪烁晃动,青烟袅袅,诸佛安详仁慈的面容更加和善动容,似乎在关切人世的疾苦,在聆听我们的祷告和祈愿。
不知何时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不知是悲喜交集还是百味杂成,千般思绪,万般惆怅,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一些影像在我眼前晃动,为修复丹霞山四处化缘布施的演香主持;为传承丹霞山佛教文化从丹霞山出师到美国传经学佛为修复丹霞山积极募捐的洗尘法师;像唐娘娘一样清苦虔诚离家侍奉神灵的居士们;还有那守山门,常年在护国寺门前编织簸箕,编织布条草鞋的八十多岁的蒋姓老人;还有二十几年前下岗的母亲为了考验自己的意志在父亲的陪同下从更远的没有路的荒山野岭爬上丹霞山,回去之后她白手起家,从头再来,母亲成功了,如今白发苍苍的她还在亲力亲为执着那份事业;还有那些年事已高对文学艺术依然不离不弃痴迷热爱的文友……
雨还在下着,像是苍天悲悯的泪水,秋水涨满了鱼缸,清澈纯净,鱼缸里放有一条张开嘴的陶瓷大金鱼,以前每次来游玩都要往鱼嘴里投硬币,可每次都投不中,甚觉好玩,这次才得知这鱼缸里盛的水都是用来洗漱的,突然想起“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禅语,只愿这天上之水能洗去满身的尘埃,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像天上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可是真能做到吗?要下山了,唐娘娘和我依依不舍,她说早上她们四点钟就起床了,看见我身体不好睡得很熟不忍心叫醒我,她在做早课的时候已经在菩萨面前为我祷告了,一切都会平平安安,样样都会好起来的……在得知她老伴在一年前去世了,传普法师收留了她,她失去老伴的伤痛还未愈合却来安慰我,我的眼泪又忍不住了,不顾文友们的催促,我请唐娘娘陪我到各个大殿的佛像依次叩拜,感谢诸佛让我遇到这些好人,祈求神灵庇佑他们体健安康,岁月安好!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佛,他们一直在点拨、启示、开导、帮助我,买了香烛请唐娘娘敬供,唐娘娘很是欢喜大药天香,苍老的面容笑成一朵绽放的秋菊,枯枝般的双手把香烛紧抱在胸前,要把香烛供奉到她负责的娘娘殿,我正要走出寺门去追赶我的文友们时,一个声音叫住了我,“吃了早餐再走,这面条很好吃的!”我回头一看,是那位年轻的黑衣女子,晨光中她姣好的面容有了一丝生动和热情,我谢了她农家炊烟起,祈愿她苦苦的修行能换来脱胎换骨的涅槃!
下到山下雨停了,丹霞山笼罩在云雾里,宛若仙境,远处的群山也是云雾缭绕,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农舍田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我们终究又回到红尘俗世里,还要去赶赴我们的生活,承担我们所要肩负的生命之重,这次夜宿西南名寺,我心有所获,有所平静,深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最深的红尘深处,有无尽的希望和善意,心怀感激,懂得施与,让繁琐淡去,不忘初心,安顿好自己的内心,万物皆禅意……
梦竹溪,漫步竹海李茂
留一抔清明,带一份禅意,牵一份豁达,携一份从容,存一份浩然正气,漫步人生路。上滑看全文
正值初夏,天空却飘着若有若无的雨。约上三五好友,驱车前往竹海镇。渐渐接近目的地,空气也变得纯净起来,打开车窗大口呼吸着,让带着竹香的风拂过面庞,吹起发梢。竹海镇,名副其实仙侠记官网,乍一看,这不就是王羲之笔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美景么,这不就是苏轼梦中“不可居无竹”的风雅之地么?不经放慢行驶的速度,那样的美景反倒让人不忍接近。
下了车我们披着一身的浮躁,带着城市的喧嚣,登上竹海镇最高点——狗跳崖。狗跳崖的名字似是有些莫名其妙,心想着怎么会叫这么一个诨名,心里又想狗怎会主动跳崖呢?原来,这背后竟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员外家美丽的小姐和勤劳能干的长工相爱了,地位的悬殊使得他们的爱情终究不得善果。在那样的时代,只能向命运妥协,可是小姐和长工却没有轻易地被不公的命运打倒。就在小姐被迫嫁给他人的前夕,小姐和长工决定出逃,一路忠犬相随,最后那对苦命恋人,无路可走,只能往山上爬邂逅香水,到了山顶已觉无处可逃,二人无可奈何相视一笑携手跳下山崖。忠犬看到这样的情景痛苦长嚎一声也随之跳了下去。狗尚且有情,又何况人呢。从那以后人们便唤那山峰为狗跳崖。
听完故事,感动之余我内心五味陈杂塔比特,喟然长叹,望向远方。万亩竹海映入眼帘,眼前的景越发生动起来赵奎贤。烟雨中绵延不绝的山峰如同洗过的碧玉,笼在一层曼妙的白色薄纱之中。近山如玉,远山如黛。霎时间疲惫一扫而光,随身携带的伞干脆也合上,祈盼这空灵之雨濯去满身的俗世尘埃,抖落城市的喧嚣。此刻,唯有眼前的美景让人不忍闭眼,清风徐来,竹海上涌着波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的地方。我不知道这竹海的海底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记得几年前在大海里潜水时的情景,无论海面上如何波涛汹涌,越往深了去,越是宁静。我想这竹海之中必定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孙绍骋。
离开狗跳崖,走在新修的木栈道上,听着脚步声在木栈道上踏出清脆的响声,思绪回到两年前。两年前,我邀朋友到家乡游玩,来观赏这万亩竹海的壮阔之景,朋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天涯海角海南的,有来自多彩云南的,也有来自东南丘陵福建的。当时的路没有现在那么好走,交通也没有那么便利,可对于热爱自然美景的人来说,这些不便利又算不得什么了,正如王安石所言“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想如今短短两年,看竹海美景竟然会变得如此便利,欣喜之余,内心更是暗暗下决心要多来走走。曾看过不少美景的朋友们既惊羡于登高而望的波澜壮阔、豪迈大气之景,也沉醉于漫步竹林深处的清幽雅致之景。看到朋友们的惊叹之情,我小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身心皆醉其中,果然不虚此行。
由邀请朋友们到竹海游玩之事,便想起一则典故,汪伦曾邀请李白去家中做客,但又想到路途遥远,恐李白不至。故写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世上竟然有这等好地方,便不辞辛苦欣然前往。谁知到后一看,只有一二酒家,竟无一朵桃花。汪伦解释说:“酒店老板姓万,故曰“万家酒店”。此地有十里潭水,名曰“桃花潭”。听了汪伦这一番诓骗之语,李白非但没有生气,大笑,认为有趣。此后,李白写了一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咏吟他俩的友情,想着汪伦的十里桃花为假,但这万亩竹海却真真实实的横在眼前,尽收眼底。据说这里的竹根酒也十分有名,能否酿成好酒,水质极其的关键,这竹根酒便是由这万亩竹林天然过滤沁润过的竹根水酿制而成。竹根水,顾名思义,是流经过盘根错节的竹根,从竹林地底下流出来的天然矿泉水,这些水既清凉又甘甜,倘若想喝蔡伦,也不用找什么杯具,直接就那竹根水奢侈地洗净手,感受一下泉水的清凉划过指间,而后直接用手抔一捧清泉送至嘴边,身体由内而外似乎都得到了涤清,有这样的好水还愁没有好酒吗?从前父亲就常常请人从这里打酒捎回家,总要存上几大坛。我想李白这样好游玩,好饮酒,如果他到过这里,必然也会留下千古传唱的名句。可惜他与这里无缘,自古夜郎便是诗人文豪们认为的荒蛮之地,只有左迁之人,流放之徒才会至此。如果他知道这里竟有这样可婉约可豪放,非一言二语可描述之奇景,李白大概也是愿意不辞辛苦,欣然前往,乘兴而归的吧。
再往山下走,就进入了另一番景象,如果说登高而望的景如爽朗豪气的将军,那走进竹林中的景便是那低眉浅笑的美娇娘。越往里走,竹子的形象就越发的清晰高大起来,漫步在其中的人就越发的渺小。竹子原本就十分的高大,到底有多高大呢,我对数字没什么概念,不知道怎样用具体的数学单位去衡量。我抬头向上看,只觉得看不到天空,白色的光透过翠绿的竹子,形成一个个中间白四周微绿的光圈。竹子,约摸有七八层的楼房那么高,或者更高一些。竹子也很粗,有的已经粗如碗口,层层竹叶铺满竹间,有之前落下的黄叶,有新落的绿叶。踏在宛如厚厚棉花铺就的竹林间,沁人心脾的竹香,若有若无地袅绕在鼻尖,雨后挂在竹叶上的泪珠晶莹剔透,不时落在我的身上,在衣服上晕开,开成一朵小花。
走着走着,耳边传来如快乐音符跳跃的流水声,我不经加快脚步,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前方到底又有怎样的惊喜等待。映入眼帘的先是一座木质小拱桥,拱桥下便是灵动清澈的小溪,小溪下是一座转动的小水车,水车随着小溪的流动而转动,水车上的水又被另外一根粗大中空的竹子源源不断地引往旁边竹制的水缸里,水从竹水管中高高地落下,形成一条白色的水柱。水柱又激烈地落在水缸里,在水缸泛起浪花。往小溪上流看,几幢别有风味的黄色小竹楼若隐若现,这不就是“竹林深处有人家”么?建竹楼的竹子,大概是就地取材的,竹子的材质看起来光滑而坚韧,在雨后的光线下竹楼隐约像是透着光,看起来十分雅致,与四周环绕着的绿色竹子形成强烈的冷暖色差。竹楼、水车为竹海增添了些人间烟火之气,看着甚是可爱;小溪呢,又是这竹林间飞动的精灵,使其不显单调乏味。
至此,也索性不走了,就找一处幽静的茅草亭坐下,不太远处的竹海寺,传来悠长悠长的禅钟声,我的思绪也跟着这钟声飘荡在竹海之颠荆棘后冠,穿越在竹海之中......。不经想到自己前尘过往,或悲或喜,或忧或愁。走出亭外,我抬头望了望头顶的天空,又低头看了看脚踩的土地,顿时觉得可笑,什么前尘往事,什么现实生活,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是学学东坡先生的豁达从容,于是低吟着东坡先生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词吟罢狙击阿帕奇,陌上修竹,可缓缓归矣。
在回程路上看着车窗外穿梭而过的风景,我就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有志向、圆满的人生呢?孔子问过他的弟子,其中一位弟子——曾皙,是这么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大概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了,要什么荣华富贵,管他什么功名利禄。暮春之初,约三五好友着轻便之衣,在大自然的水中嬉戏,沐浴着春风,享受着眼前的美景,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梦竹溪,漫步竹海,像风走了八千里,期许不问归期,忘却一切俗世烦恼,留一抔清明,带一份禅意,牵一份豁达,携一份从容,存一份浩然正气,漫步人生路。
也想让你的文章登上《六盘水日报》和“微凉都”吗?
快向我们来稿吧!
(来源: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热线:0858-8261670
总值班:任舟影
跟班总值班:陈屏
值班主任:郑媛媛
责任编辑:胡永俊
今天
我们来进行
“康养胜地 中国凉都”主题征文
第三波作品分享!
钟山二题 王 华
极顶峰高接九霄,五岳独尊固堪豪。此山如与黔山比,只及乌蒙一半腰。
上滑看全文
钟山的山
钟山区是一座以山命名的城市,属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开门即可见山。这里比较著名的山就有钟山、凤凰山、梅花山、笔架山和韭菜坪等。
钟山之名缘于上、下钟山。上钟山位于城西端的黄土坡体育馆旁,“盘踞平岗,横空独秀”,呈圆形,顶稍尖,满盖绿树和灌丛。下钟山位于城东端的场坝,“巍峨特立,形如覆钟”,山势巍峨,又似古代武士头盔,故又称“将军山”,满山穿绿,绿树丛簇。东、西对峙着的下钟山和上钟山惊人的相似,曾为“荷城八景”之一,多少年来历尽沧桑,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
据《水城县志稿》载:“在城西南5里许,蹲踞平冈,有俯瞰之势,脊尾如披羽,与麒麟对峙,下有小阜如群鸟”。凤凰山同上、下钟山及新、老城呈等边三角形顶端,坐南朝北,左以狮子伴舞,右以天马同行,前有群峰万拥,后有飞龙紧随,素有“百鸟朝凤”之美称。凤凰落处,祥瑞伴之。如今的凤凰山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新区,是钟山区和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变。如今的“凤凰”,正振翅高歌,引得百鸟来朝。
地跨钟山区和邻市的威宁县的梅花山,海拔最高处2800多米,全长16公里的省道102线梅花山路段,是贵州省公路海拔最高路段。这里峰多沟深,山大路险弯多,气象条件独特,以及低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逐渐被发掘出来,已建成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和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等旅游景点。正如凉都著名作家金永福在《清平乐·梅花山》一词中写道:“凉都神话,山作丹青挂。大美钟山心血画。车揽万峰飞跨;湖光楼影徘徊,梅香雪舞相追。消夏旅游胜地,养生悟道忘归。”
如今,广大游客可以到梅花山体验雪上飞舞、云中漫步的奇特景观。
在城东端水城钢铁集团公司附近兀起一座高山,项部三座山峰相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山。站在山顶,可一览水城坝子之山水及整个城区壮景,看远近千山环抱,观远岭依稀。如今已建成笔架山公园,一座座亭、台、楼、阁掩荫其间,构筑精巧别致,雕梁画栋,于碧绿中放彩生辉,还有数条石级游道穿园蜿蜓上山,达笔架诸峰。
凉都著名诗人王如柏在《韭菜坪赞》一诗中写道:“极顶峰高接九霄,五岳独尊固堪豪。此山如与黔山比,只及乌蒙一半腰。”位于钟山区与邻市的赫章县交界处的韭菜坪因主峰半山腰生长着成片成片的野生韭菜而得名。其主峰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峰冷梦梅,素有“贵州屋脊”和“乌蒙之巅”之称。登上山顶,放眼四周,乌蒙磅礴之气势尽收眼底,因而又有“不到韭菜坪,枉看贵州山”之说。如今的韭菜坪已成为六盘水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景区,自然景观以高原风光为依托,以神奇秀美的石林奇景、韭菜花海、云山雾海等为特色;人文景观以独特的彝族文化、歌舞傩戏、民居民俗等为主。
这里的山中到处是宝,有野生药用植物300多种,名贵药用植物有天麻、黄连、杜仲、石斛、菌灵芝等,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则伞木、杜仲等,庞凤仪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连、天麻、扇蕨、清香木等。连绵的群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有煤、铁、铅、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20多种,其中铅锌矿工业储量45万吨,铁矿石工业储量2000万吨,煤炭工业储量134亿吨,是“江南煤海”凉都六盘水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磅礴的乌蒙大山中生活着蛙、蛇、鹰、野兔、鹞、燕、麻雀、乌鸦、喜鹊、画眉、杜鹃(布谷)、八哥、黄鹂、竹鸡、秧鸡、鹧鸪、雉鸡(野鸡)、锦鸡、斑鸠、啄木鸟、小云雀、山雀等上百种飞禽走兽,还生活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灵猫、小鲵(娃娃鱼)、角蛙等。它们与这里的山水相依为命,与这里的草木和谐生长,为这里的群山增姿添彩,呈现出一幅木茂草盛、鸟语花香、百兽和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钟山的水
钟山除了有名山,还有好水。许多景区和地名都与水有关,凤池、龙池、瑶池、明湖、德湖、天湖、水城河、以勒河、阿勒河、三岔河、大河镇、大湾镇……
水城古镇旁边的凤池,地处城市中心区,流水蜿蜒,草木苍翠,被誉为“乌蒙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龙池坐落于远离城市喧嚣的城市新区,碧波荡漾,绿树环绕,趣味盎然;瑶池属乌江水系,地处中心城区,从西北至东南方呈狭长状,蓝天白云、绿树青山、波光粼粼,每年都会飞来钳嘴鹳、红嘴南雀等三十多种候鸟群,许多已成“留鸟”;城西师范学院旁明镜一样的明湖,湖面的彩色飘带桥,与碧草绿树红花映衬出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群山环抱的德湖,翠绿同碧蓝相伴,湖光与山色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城郊的天湖,湖水清澈,绿树成荫,飞鸟起舞,也是游玩之胜地。三池三湖(凤池、龙池、瑶池、明湖、德湖、天湖)总库容973万立方米,总水域面积达2293.5亩,助力我们的城市转型为“生态凉都”。
著名的河有水城河、以勒河、三岔河。水城河被称为六盘水的母亲河,是乌江主源三岔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流经市中心城区,由窑上支流、德坞支流、一线天支流、水城河干流组成,总长31公里,流经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以勒河系乌江之上游,源于邻市的威宁县,经盐仓、香炉而下,过二塘镇,绕旧水城之厅西北,过威宁猴场镇境内斩龙桥下后,潜入水城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硝灰洞遗址”下的岩溶洞,穿“李期坝子”(今汪家寨镇艺奇村),环山顺势而下。三岔河为乌江上游主流,干流发源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花鱼洞,从钟山区大湾镇岔河入六盘水市境,先后流经钟山区、水城县、六枝特区,由龙场出境,市境河道长134公里。此外,钟山区双洞村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养生谷,还建设了自己的水厂,生产的“双洞山泉”被定为六盘水市对外大型活动和会议的指定饮用水。该井水属于天然熔岩活泉水,水质清澈透明,口感甘甜,回味悠长,年出水量达610 万立方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山因水好而物丰,葡萄、蓝莓、树莓、桑椹、冬早桃、无花果等名优特产走俏市场,郁金香、百合、芍药、绣球、虞美人、西洋滨菊花等花卉竞相绽放,四季花香不断。这里水秀而人美,姑娘们一个个长得水灵灵的,小伙子们都敦厚温和、谦逊有礼。钟山因水清而风景如画,让无数游人留恋忘返,尽享“江南水乡”之秀美。三岔河河畔的水城发电厂曾为三线建设以及西南电力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后新建的野马寨发电厂为西电东送重要电力。如今,以勒河边的大河现代都市农业园区更是形成了万亩精品蔬菜基地、万亩特色经果、万亩特色花卉、万亩中药材的生态产业观光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钟山人知水、用水、爱水,他们不断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他们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使钟山的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丹霞禅意 冯定英
丹霞山高耸入云,孤峰独秀,擎天柱般傲然于天地间,俯视众生。上滑看全文
丹霞山高耸入云,孤峰独秀,擎天柱般傲然于天地间,俯视众生,仰视它的挺拔雄姿突然有种畏缩不前的感觉,我甚至害怕自己爬不上去。天气阴冷,下着毛毛雨,心里凉飕飕的,头也有点隐隐作痛。
在文友们的催促下,我和他们开始登山,途中遇见一群人从山上下来,他们身着单衣精神抖擞,再看看我头包着围巾,全身穿得棉滚滚的,像一头笨头笨脑的熊战红尘,而自己身上背一大背包,俨然抵御寒冬的全副武装,不禁有些羞愧。大约爬了300多级石台阶就到了演香亭和城隍庙,我们像模像样地双手合十微闭双眼祷告一番,感触一番,然后跟上文友的脚步,沿着依山崖而建的石阶,感觉是在云中漫步。走着走着,一道石拱门出现眼前,石门上刻着“头上去天真不远,眼前得地自然宽”横批“第一山 ” 的楹联 ,往下看,那真有如临深渊之感,远山缩小后退,山下的房子变得小了,像一个个积木。仿佛真的“离天只有三尺三”了。
丹霞山上护国寺,进入寺庙大门就是斋堂,过了斋堂,便是弥勒殿,弥勒殿里供奉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弥勒殿后面是开间比较大的大雄宝殿和观音殿,里面供奉有释迦牟尼和观音,有香客在敬佛,阵阵木鱼声和念经声传来,浮躁的心听不懂他们在念诵什么,就像我不知自己要祷告什么一样。
弥勒佛依然是那样笑容可掬,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大天王却是那样威严,怒目圆睁,而我想自己是不是就是那可笑之人呢,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不是说四大天王是玉帝派往人间缉拿作恶之人的天神吗?可人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伤天害理之事?还有那神通广大的如来佛,不是说孙悟空都难逃如来佛的手掌心吗?怎么还有些恶人能逃之夭夭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来到了寺庙的后院,书画家协会、诗词协会的老师们已经在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很是热闹。山上修行的师傅被他们画得惟妙惟肖,那盛开的秋菊也画得栩栩如生。花香、书香、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只恨自己才疏学浅,吟诵不出半句,就一位老师写了一副 “天道酬勤” 的字画勉励自己。
登上七层观日楼,风在耳边呼啸,风中传来阵阵铜铃声,似乎在传递着什么慈悲的信息。四处眺望,峰峦叠嶂,白云缭绕,似乎伸手就可以够到天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顿觉心旷神怡。2016年的九九重阳节,在这天地间,在这云雾缭绕的仙境,只愿岁月静好,好人常在!我叩拜天地,祈求上苍,祝福我的父母家人朋友体健安康,祝愿世间和平,人间美好,上天似乎听到了我内心的祈愿,咚咚的暮鼓声易兰网,叮叮当当的铜铃声,诵经声,鸟语声交织成祥和、美好的交响乐在空中回荡……
傍晚时分,寺庙更安静了,我们在斋房吃斋饭,满桌都是蔬菜、豆腐之类的素食,色香味俱全,看得出是特意为我们安排的,他们平时吃得要简单许多,同行的思思,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生,忙前忙后的为大家端菜添饭。记得我第一次在丹霞山吃素饭是二十几年前的“农历三月三玩丹山”, 三月三是丹霞山最热闹的日子,方圆几十公里的民众和香客,乃至外省的都来敬佛、游玩,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的人群。还记得吃斋饭时有一道素炒玉米,那时我只看到满山的热闹和喧嚣。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坎坷、磨难。我忽然自嘲起来,当时怎么没得到佛祖的半点启示呢?难道这就是命运。
晚上我们和丹霞山护国寺的主持传普大师交谈,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法师,唐宗舜主席和法师并排而坐,突然发现他们长得很像,圆圆的脸庞,慈眉善目,丁恩东老师的肖像素描证实了我的观察。相由心生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听丹霞山的居士们说,传普大师待人非常和善,无论年老年少健康体弱他都一样慈爱,还经常带上他们四处云游。
天黑下来,山下星星点点的灯光,遥远而朦胧,隔开了我和尘世的距离,晚钟响彻云霄,格外安详。我却遐想纷纷,因为在那凡尘里还有多少爱恨离愁、疾病苦痛,浓雾缭绕,我无法看清。我的头又痛了起来,在烦恼苦痛面前似乎习惯了沉默,但身体却不能保持隐忍,总是以各种毛病来刺激我的思想,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下早已潮流暗涌,波涛汹涌,吃了几颗药片简单洗漱到一个房间就寝,四张床上铺盖被褥简单洁净,满头白发七十六岁的唐娘娘(居士)热情地招呼我休息,我对面床一个全身穿黑衣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在整理衣物,红色的拉杆箱尤其显眼,我不禁有些好奇,走上前去打招呼“你好,你从哪里来,你老家是哪里的,你是来游玩的吗?”面对我的提问,她面无表情,只是朝我双手合十低头行礼。我回头在一边悄悄问唐娘娘,她说也不清楚,黑衣女子从不和她们交谈,只是每天都和他们一起做早晚课。
我很好奇,央求唐娘娘明天早上做早课的时候叫醒我,我想去和她做早课。不知是药片的作用还是神灵的庇佑,被头痛折磨了一个多星期没有好好睡觉的我,竟然安静地睡着了。六点的手机闹铃声把我“叫”醒,唐娘娘和那个黑衣女子以及两位文友的床铺已空空无人。在黑衣女子的床头我看见了几只塑料注射器,我更加疑惑了。
门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大雄宝殿灯火通明,诵经声、木鱼声、晨钟声、滴滴哒哒的秋雨声此起彼伏,环绕在丹霞山的上空,作揖、磕头、祷告、跪拜,红烛闪烁晃动,青烟袅袅,诸佛安详仁慈的面容更加和善动容,似乎在关切人世的疾苦,在聆听我们的祷告和祈愿。
不知何时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不知是悲喜交集还是百味杂成,千般思绪,万般惆怅,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一些影像在我眼前晃动,为修复丹霞山四处化缘布施的演香主持;为传承丹霞山佛教文化从丹霞山出师到美国传经学佛为修复丹霞山积极募捐的洗尘法师;像唐娘娘一样清苦虔诚离家侍奉神灵的居士们;还有那守山门,常年在护国寺门前编织簸箕,编织布条草鞋的八十多岁的蒋姓老人;还有二十几年前下岗的母亲为了考验自己的意志在父亲的陪同下从更远的没有路的荒山野岭爬上丹霞山,回去之后她白手起家,从头再来,母亲成功了,如今白发苍苍的她还在亲力亲为执着那份事业;还有那些年事已高对文学艺术依然不离不弃痴迷热爱的文友……
雨还在下着,像是苍天悲悯的泪水,秋水涨满了鱼缸,清澈纯净,鱼缸里放有一条张开嘴的陶瓷大金鱼,以前每次来游玩都要往鱼嘴里投硬币,可每次都投不中,甚觉好玩,这次才得知这鱼缸里盛的水都是用来洗漱的,突然想起“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禅语,只愿这天上之水能洗去满身的尘埃,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像天上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可是真能做到吗?要下山了,唐娘娘和我依依不舍,她说早上她们四点钟就起床了,看见我身体不好睡得很熟不忍心叫醒我,她在做早课的时候已经在菩萨面前为我祷告了,一切都会平平安安,样样都会好起来的……在得知她老伴在一年前去世了,传普法师收留了她,她失去老伴的伤痛还未愈合却来安慰我,我的眼泪又忍不住了,不顾文友们的催促,我请唐娘娘陪我到各个大殿的佛像依次叩拜,感谢诸佛让我遇到这些好人,祈求神灵庇佑他们体健安康,岁月安好!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佛,他们一直在点拨、启示、开导、帮助我,买了香烛请唐娘娘敬供,唐娘娘很是欢喜大药天香,苍老的面容笑成一朵绽放的秋菊,枯枝般的双手把香烛紧抱在胸前,要把香烛供奉到她负责的娘娘殿,我正要走出寺门去追赶我的文友们时,一个声音叫住了我,“吃了早餐再走,这面条很好吃的!”我回头一看,是那位年轻的黑衣女子,晨光中她姣好的面容有了一丝生动和热情,我谢了她农家炊烟起,祈愿她苦苦的修行能换来脱胎换骨的涅槃!
下到山下雨停了,丹霞山笼罩在云雾里,宛若仙境,远处的群山也是云雾缭绕,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农舍田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我们终究又回到红尘俗世里,还要去赶赴我们的生活,承担我们所要肩负的生命之重,这次夜宿西南名寺,我心有所获,有所平静,深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最深的红尘深处,有无尽的希望和善意,心怀感激,懂得施与,让繁琐淡去,不忘初心,安顿好自己的内心,万物皆禅意……
梦竹溪,漫步竹海李茂
留一抔清明,带一份禅意,牵一份豁达,携一份从容,存一份浩然正气,漫步人生路。上滑看全文
正值初夏,天空却飘着若有若无的雨。约上三五好友,驱车前往竹海镇。渐渐接近目的地,空气也变得纯净起来,打开车窗大口呼吸着,让带着竹香的风拂过面庞,吹起发梢。竹海镇,名副其实仙侠记官网,乍一看,这不就是王羲之笔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美景么,这不就是苏轼梦中“不可居无竹”的风雅之地么?不经放慢行驶的速度,那样的美景反倒让人不忍接近。
下了车我们披着一身的浮躁,带着城市的喧嚣,登上竹海镇最高点——狗跳崖。狗跳崖的名字似是有些莫名其妙,心想着怎么会叫这么一个诨名,心里又想狗怎会主动跳崖呢?原来,这背后竟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员外家美丽的小姐和勤劳能干的长工相爱了,地位的悬殊使得他们的爱情终究不得善果。在那样的时代,只能向命运妥协,可是小姐和长工却没有轻易地被不公的命运打倒。就在小姐被迫嫁给他人的前夕,小姐和长工决定出逃,一路忠犬相随,最后那对苦命恋人,无路可走,只能往山上爬邂逅香水,到了山顶已觉无处可逃,二人无可奈何相视一笑携手跳下山崖。忠犬看到这样的情景痛苦长嚎一声也随之跳了下去。狗尚且有情,又何况人呢。从那以后人们便唤那山峰为狗跳崖。
听完故事,感动之余我内心五味陈杂塔比特,喟然长叹,望向远方。万亩竹海映入眼帘,眼前的景越发生动起来赵奎贤。烟雨中绵延不绝的山峰如同洗过的碧玉,笼在一层曼妙的白色薄纱之中。近山如玉,远山如黛。霎时间疲惫一扫而光,随身携带的伞干脆也合上,祈盼这空灵之雨濯去满身的俗世尘埃,抖落城市的喧嚣。此刻,唯有眼前的美景让人不忍闭眼,清风徐来,竹海上涌着波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的地方。我不知道这竹海的海底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记得几年前在大海里潜水时的情景,无论海面上如何波涛汹涌,越往深了去,越是宁静。我想这竹海之中必定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孙绍骋。
离开狗跳崖,走在新修的木栈道上,听着脚步声在木栈道上踏出清脆的响声,思绪回到两年前。两年前,我邀朋友到家乡游玩,来观赏这万亩竹海的壮阔之景,朋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天涯海角海南的,有来自多彩云南的,也有来自东南丘陵福建的。当时的路没有现在那么好走,交通也没有那么便利,可对于热爱自然美景的人来说,这些不便利又算不得什么了,正如王安石所言“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想如今短短两年,看竹海美景竟然会变得如此便利,欣喜之余,内心更是暗暗下决心要多来走走。曾看过不少美景的朋友们既惊羡于登高而望的波澜壮阔、豪迈大气之景,也沉醉于漫步竹林深处的清幽雅致之景。看到朋友们的惊叹之情,我小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身心皆醉其中,果然不虚此行。
由邀请朋友们到竹海游玩之事,便想起一则典故,汪伦曾邀请李白去家中做客,但又想到路途遥远,恐李白不至。故写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世上竟然有这等好地方,便不辞辛苦欣然前往。谁知到后一看,只有一二酒家,竟无一朵桃花。汪伦解释说:“酒店老板姓万,故曰“万家酒店”。此地有十里潭水,名曰“桃花潭”。听了汪伦这一番诓骗之语,李白非但没有生气,大笑,认为有趣。此后,李白写了一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咏吟他俩的友情,想着汪伦的十里桃花为假,但这万亩竹海却真真实实的横在眼前,尽收眼底。据说这里的竹根酒也十分有名,能否酿成好酒,水质极其的关键,这竹根酒便是由这万亩竹林天然过滤沁润过的竹根水酿制而成。竹根水,顾名思义,是流经过盘根错节的竹根,从竹林地底下流出来的天然矿泉水,这些水既清凉又甘甜,倘若想喝蔡伦,也不用找什么杯具,直接就那竹根水奢侈地洗净手,感受一下泉水的清凉划过指间,而后直接用手抔一捧清泉送至嘴边,身体由内而外似乎都得到了涤清,有这样的好水还愁没有好酒吗?从前父亲就常常请人从这里打酒捎回家,总要存上几大坛。我想李白这样好游玩,好饮酒,如果他到过这里,必然也会留下千古传唱的名句。可惜他与这里无缘,自古夜郎便是诗人文豪们认为的荒蛮之地,只有左迁之人,流放之徒才会至此。如果他知道这里竟有这样可婉约可豪放,非一言二语可描述之奇景,李白大概也是愿意不辞辛苦,欣然前往,乘兴而归的吧。
再往山下走,就进入了另一番景象,如果说登高而望的景如爽朗豪气的将军,那走进竹林中的景便是那低眉浅笑的美娇娘。越往里走,竹子的形象就越发的清晰高大起来,漫步在其中的人就越发的渺小。竹子原本就十分的高大,到底有多高大呢,我对数字没什么概念,不知道怎样用具体的数学单位去衡量。我抬头向上看,只觉得看不到天空,白色的光透过翠绿的竹子,形成一个个中间白四周微绿的光圈。竹子,约摸有七八层的楼房那么高,或者更高一些。竹子也很粗,有的已经粗如碗口,层层竹叶铺满竹间,有之前落下的黄叶,有新落的绿叶。踏在宛如厚厚棉花铺就的竹林间,沁人心脾的竹香,若有若无地袅绕在鼻尖,雨后挂在竹叶上的泪珠晶莹剔透,不时落在我的身上,在衣服上晕开,开成一朵小花。
走着走着,耳边传来如快乐音符跳跃的流水声,我不经加快脚步,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前方到底又有怎样的惊喜等待。映入眼帘的先是一座木质小拱桥,拱桥下便是灵动清澈的小溪,小溪下是一座转动的小水车,水车随着小溪的流动而转动,水车上的水又被另外一根粗大中空的竹子源源不断地引往旁边竹制的水缸里,水从竹水管中高高地落下,形成一条白色的水柱。水柱又激烈地落在水缸里,在水缸泛起浪花。往小溪上流看,几幢别有风味的黄色小竹楼若隐若现,这不就是“竹林深处有人家”么?建竹楼的竹子,大概是就地取材的,竹子的材质看起来光滑而坚韧,在雨后的光线下竹楼隐约像是透着光,看起来十分雅致,与四周环绕着的绿色竹子形成强烈的冷暖色差。竹楼、水车为竹海增添了些人间烟火之气,看着甚是可爱;小溪呢,又是这竹林间飞动的精灵,使其不显单调乏味。
至此,也索性不走了,就找一处幽静的茅草亭坐下,不太远处的竹海寺,传来悠长悠长的禅钟声,我的思绪也跟着这钟声飘荡在竹海之颠荆棘后冠,穿越在竹海之中......。不经想到自己前尘过往,或悲或喜,或忧或愁。走出亭外,我抬头望了望头顶的天空,又低头看了看脚踩的土地,顿时觉得可笑,什么前尘往事,什么现实生活,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是学学东坡先生的豁达从容,于是低吟着东坡先生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词吟罢狙击阿帕奇,陌上修竹,可缓缓归矣。
在回程路上看着车窗外穿梭而过的风景,我就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有志向、圆满的人生呢?孔子问过他的弟子,其中一位弟子——曾皙,是这么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大概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了,要什么荣华富贵,管他什么功名利禄。暮春之初,约三五好友着轻便之衣,在大自然的水中嬉戏,沐浴着春风,享受着眼前的美景,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梦竹溪,漫步竹海,像风走了八千里,期许不问归期,忘却一切俗世烦恼,留一抔清明,带一份禅意,牵一份豁达,携一份从容,存一份浩然正气,漫步人生路。
也想让你的文章登上《六盘水日报》和“微凉都”吗?
快向我们来稿吧!
(来源: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热线:0858-8261670
总值班:任舟影
跟班总值班:陈屏
值班主任:郑媛媛
责任编辑:胡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