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拖 城市更新|共和国长子-里外文化
重磅好消息!
“洛阳一拖早期建筑”光荣入选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是河南唯一入选的建筑遗址!
洛阳“东方红”,
这次你牛到全国了!
这份名录到底有多牛?
据了解,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入选的包括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井冈山革命遗址等全国100个建筑遗址项目。
该名录是根据时间阶段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是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的见证物和载体,是百年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写照,是20世纪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节点。
一拖早期建筑有何特点和价值,
为何能入选该名单?
看看辉煌的一拖!
选择厂址/毛泽东批示,在洛阳建立拖拉机制造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国内还没有拖拉机工业。为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党中央在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开始规划并决定由苏联帮助我国设计和建设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
党和国家对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厂址的选择十分重视。1953年2月,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国家整个工业布局,指示在中原地带的河南省内建厂。先后在我省多个地方进行踏勘,搜集资料刘颖伦。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53年7月15日到9月15日,在我市的西工区选址。这片区域自西关起,西至涧河,共7.7平方公里。9月初,文化部提出该地区是周代王城故址,不同意在该地区建厂,因而放弃。
第二阶段
从1953年9月16日到11月16日,集中在郑州市及洛阳周边区域勘察;后因中央从工业布局考虑,指示在洛阳建厂,最终将选厂重点转向涧河以西。
第三阶段
从1953年11月17日到1954年2月20日,根据勘察资料分析对比,于1954年1月8日,一机部通知,国家计委通过,并经毛泽东主席批示顾珊珊,在洛阳涧河以西建立拖拉机制造厂李智峰 。同年2月20日,国家计委发电文告知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筹备处。
工厂设计/厂区大部分设计由苏联负责
当时的工厂设计分为厂房设计、宿舍福利设施设计、厂外公用设施设计三部分。厂区全部工艺设计和建筑扩大初步设计,由苏联负责苏州话童谣,其余项目由国内15个单位承担设计。
洛阳网见习记者 徐文波摄
一拖厂区大门和左右两边办公楼梦回韩国,是呈“凹”字形一线铺开的红砖红瓦建筑,正门上方有“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金字,两侧为“生存勿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标语,房檐正中上方,是镰刀、锤子、五星、旗帜等元素组成的雕塑。
东方红(洛阳)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智磊说:“这是一拖的厂徽,与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厂徽是一套图纸,是苏维埃文化和社会主义工业文化的标志。”
落成典礼/周恩来批示,请谭震林主持剪彩典礼
1959年9月8日,一机部同意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向国家交工验收。周恩来总理批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第一期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成立,由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长吴芝圃任主任。
周恩来总理在农机部部长陈正人关于一拖落成典礼报告上的批示:“请谭副总理主持剪彩典礼”(洛阳晚报记者翻拍)
1959年10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农机部部长陈正人关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报告上批示——“请谭(震林)副总理主持剪彩典礼”。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落成典礼上剪彩(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1959年11月1日,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前广场,举行工厂落成典礼大会。中央和省、地(指洛阳地区)、市委领导参加了大会,至此,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厂基本建成,并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从此,由苏联援建的带有苏式建筑风格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厂车间、厂房、职工住宅,以及各种配套设施扎根在涧西区,历经数十年风雨,仍然为一拖的生产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地位/一拖厂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属于我国第一流的工业建筑
一拖,是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东方红”这个响亮的名字,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20世纪80年代的一拖生活区鸟瞰图 (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洛阳建筑志》对一拖厂房有详细记载:一拖全厂占地645万平方米,素有“拖拉机城”之称。一拖厂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双跨或多跨大型厂房,全部采用钢屋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梁、檩条及小型密肋屋面板。每幢厂房大小构件在5000个以上,重量在3000吨以上,大的构件一般在3吨至10吨。
拖厂苏式厂房
这样的大型厂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实属我国第一流的工业建筑。其中,第一期工程共完成建厂投资2.89亿元,完成厂房建筑面积30.31万平方米、宿舍建筑面积27.05万平方米。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干脆面君,工程质量被评为优等。
195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缓缓开出一拖厂房,我国农耕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塔希里亚。1959年10月1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一拖。1960年4月21日,刘少奇主席视察一拖。
第一台拖拉机诞生(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建筑特点/苏式建筑风格,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
《洛阳晚报》记者查询相关报道发现,早在2008年10月,安徽省《新安晚报》就开始关注苏式建筑的现状和保护,该报采访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潘国泰教授得知,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第二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建筑有檐部、墙身、勒脚3个部分。
《一拖厂志》收录有厂区平面图,从中可以看到进入厂区大门,冲压分厂、工具分厂,装配一分厂、发动机一分厂,铸铁一分厂、铸造分厂等厂房均沿厂内的西一路对称分布。
除了厂区,一拖的生活区也由苏联专家制定施工标准,也有鲜明的苏式建筑风格。据《洛阳市涧西区志》记载,涧西厂区的生活区取隋唐“里坊”古意高纬度战栗,名曰“街坊”。
《一拖厂志》记载,一拖的基本建设组织施工程序,以先宿舍后厂房,先辅助生产车间后基本生产车间,以及边土建边安装边调整试生产的顺序进行。1954年9月14日,一拖先后组织了10号和11号街坊宿舍楼的施工。1955年10月1日厂房动工兴建。
现在的10号街坊一角
今年78岁的郭松涛是一拖的退休工人,他和老伴儿住在位于中州西路与陕北二路交叉口附近的10号街坊7号楼。记者看到,10号街坊坐东朝西,为庭院式布局,两条东西向小路将街坊分为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南北两部分均由4座曲尺形楼房围成大院,再与大院中3座长方形楼围成一个小院。从高处往下看,红墙红顶的房子对称分布、排列整齐。
现如今的10号街坊里,一座当代建筑——苏援文化体验中心,正在用它朴实的建筑语言表达着对历史的尊重,未来这里将会成为这个城市里展览、交流、融合办公的文化艺术体验中心。
文物价值/苏式建筑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红(洛阳)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智磊说,2007年11月,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及2号街坊、3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等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列为我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号街坊外景
2011年5月,以一拖、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及2号街坊、10号街坊等为代表的涧西工业遗产街,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前三届评选活动评选出的3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涧西工业遗产街是唯一入选的工业遗产项目。
2013年5月蝙蝠洞,一拖等涧西苏式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民歌大联唱,是一拖的新荣誉。”张智磊说,这也是一拖早期建筑保护工作的新起点。
学者建议/加强对建筑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创造更多文化产品
《牡丹》杂志原副主编乔仁卯从小在涧西生活,黄光宏他对一拖早期建筑等苏式建筑很熟悉。乔仁卯认为,一拖早期建筑已经在我市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依然在使用。它们不仅见证了我市的城市变迁,也伴随着城市发展,“保护这些老建筑,能给我们留下关于城市的记忆”。
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认为霹雳奇象,一拖早期建筑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对我市意义重大。
从1953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陕北道情,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7项安排在我市,其中就有一拖,这些重点建设工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史上有着开创性作用东吴传攻略。一拖早期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文明的见证,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安锋建议以此为契机,一拖和我市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关注工业建筑和工业文明,特别是功能延续着的“活着的遗产”,趁势而上,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市建筑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并加强宣传,使其逐步在我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中增大市场份额,使更多人关注、游览和消费。
一拖,洛阳人为你骄傲!
来源: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文 李卫超/图、洛阳网
空间 社群 运营 创投
Put Your Love Into Interesting Spaces
把你的热爱装进有趣的空间
/
联合办公 商业街区 青年公寓 文化展览
inout@in-out.com.cn
了解更多里外讯息,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Scan our official account QR for more about In-Out
重磅好消息!
“洛阳一拖早期建筑”光荣入选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是河南唯一入选的建筑遗址!
洛阳“东方红”,
这次你牛到全国了!
这份名录到底有多牛?
据了解,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入选的包括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井冈山革命遗址等全国100个建筑遗址项目。
该名录是根据时间阶段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是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的见证物和载体,是百年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写照,是20世纪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节点。
一拖早期建筑有何特点和价值,
为何能入选该名单?
看看辉煌的一拖!
选择厂址/毛泽东批示,在洛阳建立拖拉机制造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国内还没有拖拉机工业。为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党中央在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开始规划并决定由苏联帮助我国设计和建设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
党和国家对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厂址的选择十分重视。1953年2月,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国家整个工业布局,指示在中原地带的河南省内建厂。先后在我省多个地方进行踏勘,搜集资料刘颖伦。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53年7月15日到9月15日,在我市的西工区选址。这片区域自西关起,西至涧河,共7.7平方公里。9月初,文化部提出该地区是周代王城故址,不同意在该地区建厂,因而放弃。
第二阶段
从1953年9月16日到11月16日,集中在郑州市及洛阳周边区域勘察;后因中央从工业布局考虑,指示在洛阳建厂,最终将选厂重点转向涧河以西。
第三阶段
从1953年11月17日到1954年2月20日,根据勘察资料分析对比,于1954年1月8日,一机部通知,国家计委通过,并经毛泽东主席批示顾珊珊,在洛阳涧河以西建立拖拉机制造厂李智峰 。同年2月20日,国家计委发电文告知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筹备处。
工厂设计/厂区大部分设计由苏联负责
当时的工厂设计分为厂房设计、宿舍福利设施设计、厂外公用设施设计三部分。厂区全部工艺设计和建筑扩大初步设计,由苏联负责苏州话童谣,其余项目由国内15个单位承担设计。
洛阳网见习记者 徐文波摄
一拖厂区大门和左右两边办公楼梦回韩国,是呈“凹”字形一线铺开的红砖红瓦建筑,正门上方有“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金字,两侧为“生存勿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标语,房檐正中上方,是镰刀、锤子、五星、旗帜等元素组成的雕塑。
东方红(洛阳)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智磊说:“这是一拖的厂徽,与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厂徽是一套图纸,是苏维埃文化和社会主义工业文化的标志。”
落成典礼/周恩来批示,请谭震林主持剪彩典礼
1959年9月8日,一机部同意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向国家交工验收。周恩来总理批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第一期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成立,由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长吴芝圃任主任。
周恩来总理在农机部部长陈正人关于一拖落成典礼报告上的批示:“请谭副总理主持剪彩典礼”(洛阳晚报记者翻拍)
1959年10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农机部部长陈正人关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报告上批示——“请谭(震林)副总理主持剪彩典礼”。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落成典礼上剪彩(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1959年11月1日,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前广场,举行工厂落成典礼大会。中央和省、地(指洛阳地区)、市委领导参加了大会,至此,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厂基本建成,并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从此,由苏联援建的带有苏式建筑风格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厂车间、厂房、职工住宅,以及各种配套设施扎根在涧西区,历经数十年风雨,仍然为一拖的生产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地位/一拖厂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属于我国第一流的工业建筑
一拖,是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东方红”这个响亮的名字,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20世纪80年代的一拖生活区鸟瞰图 (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洛阳建筑志》对一拖厂房有详细记载:一拖全厂占地645万平方米,素有“拖拉机城”之称。一拖厂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双跨或多跨大型厂房,全部采用钢屋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梁、檩条及小型密肋屋面板。每幢厂房大小构件在5000个以上,重量在3000吨以上,大的构件一般在3吨至10吨。
拖厂苏式厂房
这样的大型厂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实属我国第一流的工业建筑。其中,第一期工程共完成建厂投资2.89亿元,完成厂房建筑面积30.31万平方米、宿舍建筑面积27.05万平方米。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干脆面君,工程质量被评为优等。
195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缓缓开出一拖厂房,我国农耕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塔希里亚。1959年10月1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一拖。1960年4月21日,刘少奇主席视察一拖。
第一台拖拉机诞生(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翻拍)
建筑特点/苏式建筑风格,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
《洛阳晚报》记者查询相关报道发现,早在2008年10月,安徽省《新安晚报》就开始关注苏式建筑的现状和保护,该报采访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潘国泰教授得知,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第二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建筑有檐部、墙身、勒脚3个部分。
《一拖厂志》收录有厂区平面图,从中可以看到进入厂区大门,冲压分厂、工具分厂,装配一分厂、发动机一分厂,铸铁一分厂、铸造分厂等厂房均沿厂内的西一路对称分布。
除了厂区,一拖的生活区也由苏联专家制定施工标准,也有鲜明的苏式建筑风格。据《洛阳市涧西区志》记载,涧西厂区的生活区取隋唐“里坊”古意高纬度战栗,名曰“街坊”。
《一拖厂志》记载,一拖的基本建设组织施工程序,以先宿舍后厂房,先辅助生产车间后基本生产车间,以及边土建边安装边调整试生产的顺序进行。1954年9月14日,一拖先后组织了10号和11号街坊宿舍楼的施工。1955年10月1日厂房动工兴建。
现在的10号街坊一角
今年78岁的郭松涛是一拖的退休工人,他和老伴儿住在位于中州西路与陕北二路交叉口附近的10号街坊7号楼。记者看到,10号街坊坐东朝西,为庭院式布局,两条东西向小路将街坊分为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南北两部分均由4座曲尺形楼房围成大院,再与大院中3座长方形楼围成一个小院。从高处往下看,红墙红顶的房子对称分布、排列整齐。
现如今的10号街坊里,一座当代建筑——苏援文化体验中心,正在用它朴实的建筑语言表达着对历史的尊重,未来这里将会成为这个城市里展览、交流、融合办公的文化艺术体验中心。
文物价值/苏式建筑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红(洛阳)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智磊说,2007年11月,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及2号街坊、3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等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列为我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号街坊外景
2011年5月,以一拖、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及2号街坊、10号街坊等为代表的涧西工业遗产街,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前三届评选活动评选出的3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涧西工业遗产街是唯一入选的工业遗产项目。
2013年5月蝙蝠洞,一拖等涧西苏式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民歌大联唱,是一拖的新荣誉。”张智磊说,这也是一拖早期建筑保护工作的新起点。
学者建议/加强对建筑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创造更多文化产品
《牡丹》杂志原副主编乔仁卯从小在涧西生活,黄光宏他对一拖早期建筑等苏式建筑很熟悉。乔仁卯认为,一拖早期建筑已经在我市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依然在使用。它们不仅见证了我市的城市变迁,也伴随着城市发展,“保护这些老建筑,能给我们留下关于城市的记忆”。
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认为霹雳奇象,一拖早期建筑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对我市意义重大。
从1953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陕北道情,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7项安排在我市,其中就有一拖,这些重点建设工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史上有着开创性作用东吴传攻略。一拖早期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文明的见证,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安锋建议以此为契机,一拖和我市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关注工业建筑和工业文明,特别是功能延续着的“活着的遗产”,趁势而上,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市建筑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并加强宣传,使其逐步在我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中增大市场份额,使更多人关注、游览和消费。
一拖,洛阳人为你骄傲!
来源: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文 李卫超/图、洛阳网
空间 社群 运营 创投
Put Your Love Into Interesting Spaces
把你的热爱装进有趣的空间
/
联合办公 商业街区 青年公寓 文化展览
inout@in-out.com.cn
了解更多里外讯息,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Scan our official account QR for more about In-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