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文章正文

行游天下中国农民原贵生(全文完)-冷眼观河津

admin 全部文章 2015-02-04 355
中国农民原贵生(全文完)-冷眼观河津

54
原贵生人生最大的幸福,还在继续。他的人生道路和事业高峰,还在继续。
2012年7月,山西省在太原召开党代会,选举出席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原贵生,连续两次当选全国党代会的代表!
原贵生作为一个农村的基层党员,成为会议的新闻热点,成为会上的焦点人物。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原贵生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认真地聆听总书记的报告。这一次,已经不是上一次那样的新鲜和惊喜,而是更为庄严地在履行一段党代表的职责。听着总书记的报告,想到自己在参与着党和国家的伟大工作和事业,他再一次抑制不住地心潮澎湃,抑制不住热泪滚滚了。他在心里头一遍一遍问自己,现在,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你,真的是那个一年到头吃不饱肚子的穷苦孩子吗?真的是那个每天都在贫穷日子中挣扎的落魄少年吗?
是,没错,正是。
是临终前也没能让爷爷吃上一碗一辈子都在惦记着的玫瑰肘子的伤心的孙子;是在黄河滩上整天拉石头而只能去河对面神疙瘩用洋槐花塞满肚子的奋力干活的劳力;是从冰冻的河面上爬过对岸去西北山上攀爬跋涉背回来一袋粮食的饥饿的青年……这样一位曾经伤心欲绝的孙子,一个奋力干活的劳力,一个饥肠辘辘的青年,又一次坐在了人民大会堂里,又一次聆听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报告,又一次在代表着全国八千万党员和十四亿人民共同绘制党的事业和国家前途的光辉蓝图——那曾经的艰苦岁月里,能够想到这一天么?
他只是尽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他只是做了一个农村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事。
实际上,就是——努力做好一个农民。
是啊,一个农民!做好一个农民,党和人民也会给予你无比崇高的荣誉!
就这么,纷纷扬扬的思绪不断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互相穿梭,似乎恍惚间,原贵生眼前出现了许多一路伴随自己,支持过自己工作并在关键时刻扶一把,给予自己信心和勇气的河津市的领导们,甚至,还有很早很早自己当龙门村第八生产队队长时候的禹门公社书记、后来的清涧镇的书记镇长们,都来到人民大会堂了,和他一起参加18大了,听总书记报告了!
过去那些数不尽的辛苦、甚至一些委屈都值了,值了……龙门村想改变自己走出贫穷,其中的艰难,原贵生的体会太深了。
作为共和国一名最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当着一个村子的家,因为把这份责任当做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何况还是受命于危难之时,等于把自己完全彻底交了出去。如果不为党的事业考虑,不为老百姓的利益和幸福考虑,不为未来的子孙后代考虑,自然是轻松的,平常工作不犯错,应付了就行了。可是,干一届两届,没效果维尼琼斯,山河依旧,面貌依旧,日子依旧——放眼望去,至今许多农村便是如此,老百姓总结为:书记就剩下一个章子(公章),会计就剩下一张桌子。
数十年走过,总结下来,要干成事业,尤其是在农村,在你的乡亲们中间,还需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必须受得了一些委屈。还有你付出的辛苦,甚至生命的透支,精神承受的压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运城市原政协主席柴林山曾经以开玩笑的口气对原贵生说:“贵生那,如果你把龙门村的事情搞砸了,我断定你都进不了村,回不了你的屋。”原贵生是这么回答的:“搞砸了,我就活不成人了!”
龙门村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创新,基本都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唯一可以借鉴的只有固有的执着,只有坚强的信念了。每选择一个项目,资金、土地、市场、利润、管理、算账等等。其实在许多老百姓眼里,这和“赌”差不多——输了,用河津话说是你原贵生得“盛(音shen)这火”,意思是得你一个人兜着,落实在你一个人头上。
如果听上去意思还含糊,可以参照下面这个民间故事:说是有这么一伙又饥又饿的人,某天在途中发现一池子水,水中有鱼。鱼,当然可以充饥了,维持生命了,可接着问题也来了——谁下去捞鱼?捞鱼是有一定风险的,被淹死也是很有可能的,淹死,是白死;可捞上来呢,却不是你的,是大家的。如果都这么想,都这么顾忌风险也只有继续忍饥挨饿甚至等死了。龙门村每上一个新项目,都可以比作为“一池水”,实质上下去“捞鱼”的就是非原贵生莫属。上项目,农民出身现在还是农民的原贵生曾用种麦子作比喻,秋天种了,经过冬天的期待、春天的勃发,可到了夏天的收获季节如果偏偏遇上一场天灾,一切努力都白费了。龙门村一路走过来,形成十几个亿的规模,这么多财富被淹没也不是没有可能;远的不说,运城市就不乏现成的例子——昨天还蒸蒸日上世人所触目的大型企业,隔夜工夫便关门破产。所以,原贵生面对的风险和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原贵生,已经是在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大海里而不是在小水池子“捞鱼”了。
每年的11月份,是龙门集团的年底。
——18大闭幕之后,原贵生继续奋斗了三年,也就是2015年11月份,集团核算后负债3.7亿。尽管资产达10亿多,理论上距所谓“资不抵债”的“红线”很远。可原贵生不这么看,日子一天天走过,一边琢磨新项目,行游天下一边又花大力气挖自身潜力及市场潜力,消化债务。这实质上,就是涉及到风险了。乡亲们认购的股份,不是有“风险股”吗?票面清楚地警示企业如果垮了,这股份也就跟着成为一张废纸。在谁手上,说明谁早认可了,与企业达成协议了;让它变成废纸,也只是董事长认可的事。但原贵生这位董事长不会这么做,决不会眼看着乡亲们的钱打了水漂。一年后的2016年,负债下降到2.7亿。这证明,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利益,一切努力和希望都会变成现实。退一步说,假如这会儿要把企业转让出去,集团还有一个亿的流动资金,剩下的负债与全部资产相对应,简直不算个数目了。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每走过一天,风险就会降低一些。
现在,原贵生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刹那间,又感慨着如烟的往事……
作为一个村子的当家人,数十年下来,没有私事,也顾不上干自己的私事。原贵生岂能认识不到腐败的严重性?在他心目中别说贪污,分出一点心来为自己考虑都不行,都认为是腐败。他说,龙门村的光景就好比是一片好庄稼啊,如果我咬一口,大家肯定也要跟着来;那么,眨眼遍地就剩下杆杆了。
认识,是深刻的;比喻,是形象的。
至今,原贵生只领取一份退休工资。像类似龙门集团这样的企业,董事长早应该挣丰厚的年薪了。起码,外人相信他很有钱了。还有兄弟姐妹呢,都认为他有。那么,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用原贵生话说是:“如果亲朋好友来借,我还真的拿不出啊!”
每每想起没能力接济该接济的人,他经常会内疚,但也会想,当初你背着盐袋子走在西北山的小路上,想的可是龙门村的乡亲们啊!
对于金钱,原贵生又是这么想的,历史上有钱的,几个落下好下场了?
在贫穷中泡大的、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原贵生是容易满足的,有吃的有喝的,就行了。原贵生笑笑说:“我这一辈子呀,是饿不着,吃不胖。”
——几年后的2016年,龙门集团所属的焦化厂、发电厂效益好了,工人发13个月的工资伤河 李雨儿,作为董事长,与利益没任何关系,有关系的只是责任。
原贵生没啥业余爱好,不赌不吸,年复一年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青少年时代是顾不得,肩膀上压上担子之后,更没有那份奢望了。有时候,尤其是年龄体现了一个甲子之后,才会思考一番人生,除了欣慰,偶尔会感叹一番:人,怎么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句似乎只能在商场验证的话,在龙门村的体会也是太深刻了。某些人,能共甘苦,不能共患难。比如,当初有人与自己一起进焦化厂,也信心满怀的,可受不了苦,对前途也是悲观,很快就分道扬镳了。
人类本身就是复杂的,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原贵生却深刻体会到,龙门村前进的一路上,绝大多数乡亲们是善良的,通情达理的。
一些来龙门村的记者曾把与老百姓闲聊的情况说给原贵生。记者说龙门村老百姓可是过上城市人的日子了不笑浮图。熟料,这些人却说,龙门村可有怪人呢,你弄不清是啥心态,说是吃错药了,总不能天天把药吃错了吧?反正是,希望龙门村多出些事才好。不出事,便煽风点火造谣生事!不过放心好了,这些人在龙门村没市场,为啥?明摆着,没基础嘛!如果还是过去那烂光景,谁只要给点风,就乌云满天啦!就星火燎原啦错惹腹黑狼!说白了吧,如果我们贵生书记真的不得人心,那可是稍一搅合就乱了!嘿,河口人就这性子……老百姓还说,过去,龙门村有啥?除了老先人丢下几分地,啥都没有。那会,谁还能想到今天这好光景?这光景,是贵生书记豁出去挣来的,也是受屈换来的……要是另一个人,肯定早撂挑子啦!
事实上,党委书记原贵生也常常遇上些窝心事。典型的一个事就发生在他刚当选党的18大代表不久,一个家庭出了大事,煤气把人熏死了。村党委调查了事故原因,发现是使用了煤气之后,忘记关阀门。责任是明显的。可村里处于同情,还是照顾了5000块钱。料不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家属行动了,在网上发消息称,是煤气管道爆裂才出了人命。并说一直没人管。上访,也不顶事。书记是18大代表,厉害得很,没人敢惹。这些与事实不符的,可笑的无厘头信息,他们的贵生书记都得承受,都得自己消化。
龙门村老百姓又说了,还有呢,我们贵生书记这么操心,这么付出,不支持也就罢了,还说“长(晋南话,念绰chuo)头话”呢,贵生不干也不由他!不干,那么多债,咋还?
哈,这又该怎么说呢?老百姓说,我们贵生书记听了,除了笑一笑,还能怎么了?
老百姓说,还有呢,对我有利益的事,我就说你是正确的;没利益的事,你一定是错的。就说上班当了工人吧,呵,还要厂子随着他性子来呢!以为还是像过去当农民种庄稼,多会下地,由我。就说过年吧,我就不工作不上班,初五之后再说。你就不想想,都不做出些牺牲,炉子停火了,等到初六你去哪上班?接着说吧,都像你舒舒服服在家过年,难道不用电了?电厂因为你过节,就不运转了?还有呢,平常我有点事说走就走,还不能扣我工资;扣了,不管是谁扣的,都要说贵生书记的不是。嗨,咱老百姓见记者也太多了,都说我们龙门村无论谁都是奔向致富目标的同路人,其实呀,只要稍稍触犯了自己利益,就不是了……
原贵生体会也是太深刻了,为实现一个理想的目标,要和龙门村三千多口人达成共识,思想高度统一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但是,龙门村党委基本做到了。如果做不到,一件事也做不成。如果和个别人较劲,那就不是原贵生了。涉及到“内耗”的事,原贵生往往选择自己“内耗”掉。
等恢复了精力,与乡亲们利益相关的事,党委书记原贵生仍是一贯地要争取。乡亲们的利益,是他坚守的大原则。
——比如几年后,提水工程要征龙门村22亩地,原贵生在与对方谈判的过程中尽量为老百姓争取利益。当然,是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来。违犯政策的事,原贵生坚决不做。
原贵生抬头望了一眼,人民大会堂顶部的红星绚丽璀璨。
思绪继续飞扬……
龙门村走到今天,原贵生除了感激这个时代给予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感激乡亲们的理解和一路的帮扶,当然更要感激上级党委的信任、关键时刻的支持。
1996年,河津市市委书记刘建刚调离,市长钟春西主持工作之后,为龙门村选择了原贵生,彻底解决了因为一场泥石流暴露出来的问题。1997年,薛吉祥担任河津市市委书记,恰逢龙门集团22万吨小五八焦炉点火,专门来龙门村为原贵生鼓劲,并讲了话。后来,龙门村第一栋住宅楼奠基,薛吉祥书记又来与老百姓一起庆贺。
进入新世纪,河津市是雷郭堂、刘振华担任书记和市长,时值龙门村告状的高峰期,也是原贵生稀里糊涂地陷入贿选事件之后人生一段最困难的时期。正是在两位书记市长的领导下组织部门做了大量的甄别工作,最终还了原贵生的清白,顺利当选市人大代表。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原贵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2004年春,河津市委做出“关于开展向原贵生同志学习的决定”——充分肯定了原贵生坚持民主、相信群众,自觉接受监督;勤政为民、清正廉洁、身先士卒、勇于开拓、致力发展、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精神……
接下来是崔克信书记、杨勤荣市长,对原贵生仍是继续保持了信任和支持。2007年,河津市市委政府配合运城市市委组织部经过严格考察,使原贵生顺利当选党的17大代表。
这期间运城市市委书记是张茂才,组织部长是王安庞,河津市市委组织部长是邓文义。河津市、运城市的领导们对原贵生是充分信任的;事实上,原贵生没有,也不会辜负这种信任。
后来,河津市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是胡宝、杜中伟。由于原贵生的工作成绩在之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更接近理想的目标了,两位领导的支持力度也更大了。时至今日,河津市仍不断总结原贵生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使这种精神在河津大地开花结果。领导们的这种工作艺术,事实上也一直鞭策着原贵生,使他更理解、更感到肩膀上的责任,面对责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原贵生再次当选党的18大代表,足以证明自己最终没有辜负领导和龙门村的乡亲们。
为教育、鼓舞河津市的党员干部,河津市委除了请原贵生在召开的相关大会上作报告,在2014年6月份以“中共河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专门下发文件,号召河津市所属全部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向原贵生学习……
当然,出现在原贵生眼前的还有与自己一起为龙门村的幸福奋斗了几十年的同事战友原天运、原建贞、原双立、侯青叶、原淑英……以及禹门公社、后来相继成为清涧镇、清涧街道办事处的历届的领导们。
原贵生最早认识的是禹门公社书记孟存发。
孟书记对彼时的农校老师原贵生印象很好。后来,柴存义担任书记对原贵生的特别关注,应该与上任孟书记的介绍有关。那会,原贵生已经当了龙门村第八生产队队长。当年,原贵生无论处于什么原因,反正柴存义书记觉得很为自己争面子,相当隆重地为原贵生发了一面“学大寨,再攀高峰”的锦旗。
再后来就是前面叙述过的郭建立书记了。
郭建立书记对龙门村的组织建设、经济建设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至今仍与原贵生保持着良好关系,时不时地过问关心一下龙门村的建设状况。
此后的许多年,无论是清涧镇还是清涧街道办事处,历届党委政府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持龙门村党委工作外,更是以各种形式给予了原贵生的自信。
武俊喜、杨敬福、袁建顺、李满刚、薛增焕、李琦、韩云芳、姚文生、武安军、吕武荣、闫新善、杨敬军、毋勇敢、薛将军、王文斌——列出来的这十几位分别担任过清涧镇党委书记、镇长或后来的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
他们在清涧工作期间,都非常支持原贵生的工作,都为龙门村的发展倾注过大量心血,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并为龙门村的老百姓留下难忘的记忆。
现在,他们都来了,来到人民大会堂。
原贵生,再次激动了。未来,工作再难,困难再多,也要做好,要让人民满意,要对得起党和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老百姓。
55
18大召开的当天,也就是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原贵生被省委书记点了名,做了一个时长七分钟的发言。
原贵生动情地说,我是一个基层党员代表,是一个农民代表。总书记报告中提出的强农惠农富农方针政策,说到了我们农民的心坎里。我们全国的农民兄弟,都非常拥护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我们要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作为十八大代表,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落实十八大精神,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做好农村工作,让党中央放心。农村要想富,先看村党委;村党委强不强,先看领头羊。农村要发展,农民福祉要提高,农村干部就要忠诚干事,廉洁做事。要让群众有监督权,知情权,就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讨论现场,参加山西团的王岐山副总理率先鼓掌了。
在讨论现场的,还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对原贵生的发言非常重视,一直在拍摄。
当天晚上,原贵生发言的镜头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原贵生已经很多次上过电视了,但这一次,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是在新闻联播中播映。
这当然是有重大意义的。
龙门村里,在电视机前关注十八大会议的乡亲们都看到了。
“咱们的贵生书记上了中央台新闻联播了!”乡村的普通农民,也知道上了新闻联播超乎寻常的意义。
在北京的原贵生呢,直到大会闭幕那天,仍然在激动着。他感受到了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急于回到自己的岗位,回到龙门村大干一番的激情。
最后一天,新当选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来看望代表们了,来与代表们合影留念了。
这是原贵生又一次与总书记近距离的接触。他感觉,自己与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是“老熟人”了,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大会已经结束,新当选的中央常委,要会见记者。
原贵生和代表们一起,在他们的驻地全国人大培训中心,也在急切地盯着电视屏幕。
习近平同志和其他常委终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于是,原贵生和全国人民一起,听到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听到了一个新的说法——“中国梦”。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啊,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就是农民的梦啊!
几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已经取得而且还将继续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不说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就说黄河岸边的龙门村,一个曾几何时几千口人都吃不饱肚子的穷村子,如今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梦想:
——全村的大多数村民,已经像城市的职工一样,每天由班车接送,到自己的企业上班;每月按照自己的工种和出勤领取工资;而企业就说咱们自己的企业,村里每一个村民,在自己的企业都有一定的股份,有自己一定的投资(股票),年底要按照企业的收入实现股份分红;而企业的收入,每年都会有一定比例给全村的每一个村民分配;龙门村的村民们,已经实现了每年20000多元的人均收入。
——村民的医疗保健,除国家的“新农合”补贴外,其余部分,全部由村里的集体收入保底;村里建立了自己的“龙门医院”,内外妇儿科室齐全,中药西药打针输液检查设备应有尽有,人们的疾病治疗得到了完全的保证。
——龙门村建有自己的小学和初中,村里的孩子和外地打工人员子女上学一律免费,村里给予一定的奖学金:考上大学,一本奖励5000元,二本奖励3000元;今年的高考成绩,河津市的前10名,就有三名龙门村的考生。
——村民年满60岁,村里会给予养老补贴,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还给每位老人买了意外险,遇到了意外伤病,由保险公司给予补偿。
——还有住房补贴。龙门村的村民,基本都住进了住宅楼。现在村里的住宅楼共30栋,居住一千多户。住宅楼由集体统一修建,村里按成本价格出售给村民,住户持有产权证。除了购房时给予每户一万五到一万八的补贴,村里还给予住户用水免费,热水免费,物业卫生免费、设施维修免费、有线电视免费和暖气每年每平米5元,煤气每月25元、用电费用补贴等各种优惠。
——村民享受到各种生活的便利:购物,住宅区近处,有各种小商店;村子中央,有集市贸易和各种服务行,百货、五金、日杂、餐饮、缝纫、药店、茶馆、理发、洗澡、客栈……应有尽有;要有更隆重些的请客设宴,有规模不等的宴会厅。外出,村里有河津市区通往禹门口的公共汽车,汽车站就在村子大街上;再远点,出租车就停在客栈周围。要待客,有中低挡的旅社、招待所,还有十层高的新龙门客栈,不说几星几等,设施比河津市宾馆还要好,周围大型企业来了重要客商,北京的上海的还有外国的涂多多,都选择在这里下榻;“住龙门客栈,吃黄河鲤鱼”成了他们招徕客商的广告辞——却也是货真价实的,那黄河鲤鱼的确是从黄河岸边捕捞上来的。体育活动,有中心广场,设有各种运动器材,早上一起床,广场就播放了广播音乐,村民们陆续就来跳街舞,扭秧歌,打拳耍棍的。当然,多数都是大姑娘小媳妇,也有老太婆,大老爷们跳舞的不多,他们宁肯背着手在巷子里闲转。还有龙门公园,闲转的,散步的,垂钓的,游泳的,比起中心广场要僻静些。如今的老农民,也知道享受悠闲了。同时,也基本上已经做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还有各种文化惠民活动。每逢节庆日,村里都要请来剧团演出,图书馆、民俗博物馆也是免费借阅和开放。每年的5月23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纪念日,也是龙门村文化活动中心(剧院、老年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等等)落成纪念日,村里都要举办自己的文化节,除了专业艺术团体演出,还要组织村民的歌咏、舞蹈、才艺、趣味体育等竞赛活动,一连三天,有参与竞赛的,有观摩欣赏看热闹的,其乐融融。村里还修建了大禹庙,继承了龙门码头传统的庙会,每逢农历的三月十八,传说中禹王爷的寿诞日,四乡八村的人都来逛庙会罗凯珊,隔河的陕西人,也来凑热闹,陕西的和山西的名产名吃,吸引了八方来客,龙门村人请亲戚,接朋友,更是笑语喧哗,热闹非凡。黄河岸边原来荒无人烟的广袤滩涂也有了新的用场,龙门村把全国的汽车拉力赛办到了家门口,那辽阔的坑坑洼洼的黄河滩成了汽车颠簸前进的竞赛场地,龙门村的村民们见识到了从未见到过的顶尖级别的汽车赛事,也体会了一把拼命呼喊“加油,加油!”的疯狂:原来这样的拼命呼喊是这样的痛快!
——龙门村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是同步发展的。自1999年开始,陆续建成电视插转台、影剧院、龙门广场、禹门口公园等文化活动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毋容置疑,龙门村已将昔日贫穷落后之地,改造成集体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文化事业繁荣、社会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成为河东大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当然会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因为,至少这里是一块非常丰厚的文学沃土。于是在2012年9月份,龙门村便成为山西作家的创作基地。
龙门村的农民,不只是生活完全变了样,而且是换了一种活法。
村民们说,这日子,像做梦一样啊,过去想都不敢想。
村民们说,跟上贵生书记,我们过上好光景了。
在十八大聆听中央领导报告的会场上,在与参会代表一起领会会议精神的讨论会上,在代表团驻地观看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的电视屏幕前,原贵生想的是,我们还要有更崇高更远大的梦想,要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就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曾经立誓要让龙门村几千口老百姓摆脱饥饿和贫穷的汉子,眼前的事业更开阔,心里的目标更远大,肩上的担子更沉重,浑身的激情更充沛。
一个继续发展,加快发展龙门村集体经济,争取更大效益,促进共同富裕的建设蓝图,已经在原贵生的心里酝酿、谋划。龙门村现有的支柱产业,基本上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煤炭资源——发展焦炭;石料资源——发展水泥;铝厂电力资源——发展电解铝和其他铝材料。还有一个更大的资源没有开发——黄河水资源与黄河滩涂、黄河渡口的旅游资源。从北京开完十八大回来,相关的几个开发项目,已经在党委会和村委会上形成共识:
——一个利用黄河水资源开发纯净水的企业,已经开始前期筹备,一个大型饮用水企业已经呼之欲出。饮用水企业虽然利润点不高,但黄河就在村子旁边流淌,资源成本和开发成本都很低,可以解决一部分闲散劳力就业,对一个村庄而言,也算是个很好的经济收入项目,还可以减轻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今年的汽车拉力赛,已经开始了黄河滩涂的旅游项目;黄河游船和黄河渡口,也将开始黄河风光、黄河漂流的旅游项目。过去几十年,龙门村已经做好了一篇“靠山吃山”的文章,接下来又要开始做“靠水吃水”的大文章,要在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上找到突破口和创新门路。靠水吃水的文章成本低,投入少,无污染而可持续,是不冒烟工程,是龙门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黄河渡口和黄河码头的地理条件,是千百年来山陕两地人们交流互市的传统优势。在黄河沿岸开辟西北风味名吃一条街和黄河风情古村落等旅游景点,让两岸的人们近距离地体验对邻省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情景,前景十分广阔。现在,龙门村部分原来的旧房屋街道,已经由上海某公司开始开发营建。把龙门村打造成山陕两省人民交流贸易的旅游村,这个设想和蓝图开始落地。
——还要发展养老产业。原贵生他们看到限制城乡养老产业的主要瓶颈,是收费过高,一些收入较低的老人还被挡在了养老机构的大门之外。龙门村在企业开足生产能力时,外来工人、服务业人员和本村人口已近万人,已经成为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小城镇。而这里的生活成本,却又大大低于河津这个县级城市和国家大型企业山西铝厂。这样,龙门村发展养老产业,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龙门村和村外的滩涂地修建养老院,土地成本,建筑成本、服务成本都决定了比其他养老机构收费低得多,这就可以吸引城里和铝厂的退休职工来这里养老,也可以吸收周围其他乡镇和农村的老人来这里养老,很容易形成产业规模。他们准备低成本、低利润运营的经营方式,更为注重社会效益,给予老人们更多的幸福感和人文关怀。
……
可以看出,原贵生和龙门村党委的发展理念,已经开始改变和转型。在保留现有的支柱产业的同时,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冷雨萱已经形成。
龙门村的发展前景,人们完全可以预见。
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龙门梦,正在实现。
龙门梦是农民的梦。农民的梦,要由农民自己在中国梦的引领下,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亲手创建。
尾 声
龙门村的广场一侧哈耶克传,矗立着一幅大型照片。
照片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原贵生握手。一旁的习近平同志,也正准备要与他握手。
这是中国共产党两任总书记在和他握手。
胡总书记和习总书记都笑容可掬,当然原贵生也是满面笑容,十分激动和幸福的样子。
这不仅仅是原贵生一个人在激动和幸福着,这是龙门村所有人都在激动和幸福着,甚至可以说,这是全国的农民们都在激动和幸福着。
大家知道,原贵生是代表着龙门村的农民,是代表着山西省的农民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的。也可以说,是代表着全国农民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的。
这是原贵生一生最高的荣誉。
这时候,原贵生已经有着非常多的荣誉:
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城乡一体化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
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
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乡镇企业30年创业之星;
中国最美基层干部;
……
这些都还是“国”字号的。如果都要颁发奖章,他的胸前,都挂不下了。
但是,原贵生最看重的,还是一位中央领导说他的:“你是农民的代表。”
农民的代表,原贵生觉得,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他最大的光荣。
原贵生的苦难经历,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缩影。中国农民,哪一个没有经受过饥饿?哪一个没有经受过贫穷?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农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农村,再也不是那贫穷落后的农村了。
中国的农民,再也不是那贫穷饥饿的农民了。
龙门村,就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中,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村子。
原贵生,就是中国几亿农民中,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农民。
他是经历过苦难,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新农民幸福生活的享受者。
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有关会议上,他是农民的代表。他的发言和意见,是他代表全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农民,向党和政府报告农民的愿望和心声。
在村里,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他身兼乡镇党委副书记,在村里担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那样繁重的工作,他不领一点报酬。
他是村里的普通村民,和村民一样享受村集体每年的补贴;他按照自己的股份,领取自己应得的分红;他居住在自己购买的享受了成本价和住房补贴的单元楼里,享受着村里普通农民都享受的免费物业、免费用水、低价用电、低价煤气等等福利;当然,他还享受着村民们的医疗补贴,60岁以后他还会与全村的老人们一样领取养老补贴。他觉得很满足,也是很幸福的。
他每天在村里的办公楼里上班,在企业里检查督促工作,在原料供应、生产环节、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等烦心事情中奔波。顺利了,他高兴地笑着;不顺利了,他也会攥紧了眉头。谁有困难了,找到他,他会出主意想办法,有时还会掏出钱来资助,很豪爽的样子;有时候,企业遇到困难了,“打住了”,他得去兄弟单位周旋,去上级领导那里求告,很卑微的样子罗二的朝战。
在村里的大会上,在党委会或者董事会上,他是主事人,很严肃,很公事公办;村里人有了事,他是邻居,是本村,是老一辈或者同辈人,或者还是小一辈人,就去做自己的角色应该做的事。过年了,他在巷里遇到小辈的,得发压岁钱;碰到老一辈,他得作个揖,或者弯身敬个礼。村里有老人去世了,他得去帮忙安葬;那家有了喜事——娶媳妇生娃娃考上大学了,他要去喝一杯喜酒。
很早,栽电杆要过村里一位老汉原万生的地,老汉要厂里出一万元。原贵生两头协调,主要是给老汉做工作。老汉没有达到目的,就和他结下梁子了。为这,老汉见了他不理睬不说,还没少在背地里骂他。骂得多了,村里的年轻人都看不过眼了,要揍老汉,原贵生听说后赶紧挡住了。见了面,仍然叫老哥,有了事,还去帮忙。老汉是村里的困难户,原贵生除了平常慰问,逢年过节一定要带点钱,带点礼品去看望他。老汉买不起商品房,原贵生把老汉安置在公寓楼,床上的被褥、平时的衣服都是原贵生帮助准备的。
原来,原贵生心里不会忘记,那年冬天为了给妹子买药,十几岁的他去河滩卸炭。他身小力薄,要分人家一份工钱,人家哪里肯呀。是这个老汉说了一句话,才让他加入了卸炭的苦力队伍,挣了一块五毛钱,救了妹子一条命。
原万生老汉住进公寓楼以后,倒是再也不骂了。
别看原贵生在外头辉煌红火的,在村里,该挨骂还是挨骂。原贵生说,反正是村里的长辈李宥利,骂了就骂了。知道内情的人心里明白,老汉再不好,原贵生都不会忘了老汉的恩。
原贵生的老丈人,得了大病了,要花一大笔钱做手术。原贵生作为女婿,也是责无旁贷。从西安请来大夫,人家要原贵生签字呢,人家医院都看出是他这个女婿担事儿呢。后来,病人由女婿每天端屎端尿的。媳妇怎么不干?贵生说了,这活就是我干的。你一天三顿饭,那双手金贵呀。话是这么说,但村里人知道:那时候原贵生家里穷,谁肯将女儿嫁给他呀。要不是这个山里的老汉,原贵生说不定要打一辈子光棍呢。老丈人说他这个女婿好,他开玩笑说,就是这样,你老人家还“七百块钱少一个角角都不行”呢。
别看原贵生在北京开会是进过人民大会堂的,在村里,他许多时候还是个晚辈,脏的臭的埋汰活,该干还是得干。他说晚辈就得是个晚辈样儿。
原贵生小小年纪没了爹,娘也离开了他。他记得在河那边山上有一个干妈,心里就期待干妈的照顾和呵护。但他失望了,干妈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来呵护他。后来,他想明白了,干妈,毕竟只是个干妈。在一次去山上卖木炭的时候,他和亲爸饥困交加,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敲了干妈的门台湾蝴蝶谷。干妈收留了他们,给他们做了吃的,安置他们在屋里睡觉。那滚热的黄菜、米汤和温暖的热炕,暖到他的心里去了。他们叔侄俩终于度过了一道难关。他的心里,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干妈毕竟是干妈。龙门村的日子好过了,原贵生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人物,有人给他说,你干妈如今遭罪了。原来,干妈的儿子媳妇日子艰难,也都不孝顺,干妈的生活都成了问题了。
原贵生和媳妇一起去渚北村看望干妈。几十年了,没有了来往,但干妈还是干妈,看干妈身上哪都脏,屋子里哪都脏,整个环境人都呆不住。原贵生和媳妇先给干妈彻底整理卫生。媳妇把干妈所有的衣服洗了,炕上的被单洗了,被子褥子都拆洗了,窗玻璃也擦得干干净净的,最后再为干妈洗头,擦洗身子,然后脱鞋子脱袜子洗脚。干妈的脚就像两块焦炭,半年都没洗了。然后,就把干妈接到自己家里了。干妈病着,就把干妈送到河津市人民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是,得住院。原贵生没有时间陪侍,花钱请了一位保姆。干妈视力不好,就配了老花镜。干妈的牙只剩下几颗,吃饭成了个大事情。贵生说,干脆全换成新的。于是,花了差不多一万块给干妈满嘴换上亮亮的烤瓷牙。过了几年干妈死了,原贵生出了五千块钱安葬费。
农村里对干亲很看重,村人们说起他们干妈干儿子,就说:干妈当得好不好,贵生这干儿子,当得够好了。
贵生说,农民么,就得按照农村的风俗来。
当然,还有他的母亲,他的亲生母亲。母亲老了,嫁给连伯村的男人也死了。他就把母亲接了回来,安排在住宅楼里住着,由他就近照顾母亲安度晚年。选择住房的时候,他特意给母亲挑了一处一层的。老母亲腿脚不方便了,上不了楼梯了。
还有他的亲爸和亲妈。当年的芥蒂不能说完全消除了,但亲爸只要有事了,遇到困难了,他不能不去帮着。几个堂弟的上学、工作、甚至买房娶媳妇,他都得帮把手。
在农村,农民对本家呀,同姓呀,都是很要当事的,原贵生也一样。
……
这些事情,说也说不完。
一个普通农民应该做的事,他都在做着。
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他每天都要从广场走过,都会看到广场边矗立的那个大照片。照片上,两位总书记在亲切地接见他。
每一次感受那殷切的目光,他都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他没有想到,自己人生的旅途中还会再次拥有这份崇高的荣誉。
2017年6月份,当这部纪实文字即将付梓之际,一个新的消息从省城传出,他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一个农民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党代表,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为数不会很多。
这是因为,他不忘初心,永远跟着党奋斗终生的誓言不会动摇。
这是因为,他艰苦奋斗,带领乡亲们奔向共同富裕的脚步不会停歇。
这似乎是一个传奇,但却不是传奇,而是他真实的人生。
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只是个普通的农民。
他是龙门村的农民代表,是全村、全市、全省乃至全中国农民的代表。
他是——
中国农民原贵生。
(全文完)